下载此文档

徐志摩论文.doc


文档分类:论文 | 页数:约9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9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9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徐志摩
摘要:爱在徐志摩的理想追求中排在第一位,对浪漫之爱的追求贯穿了他的一生。正是爱开启了诗人的性灵,唤起了诗人心中的天命。徐志摩的短暂的一生都在执着的追求他理想中的爱、美、自由的完美的爱情,可最终而不可得。爱情的理想在他的诗歌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在徐志摩的诗歌中有爱的芬芳,爱的烦闷,有他的人生理想人生信仰。他的诗歌与他思想中的自由和个性解放紧密相连,与他一生坎坷的爱情紧密相连。他的爱情是有其独特的思想和审美价值和艺术价值。

关键词:理想爱情爱情观审美价值艺术价值
“我将于茫茫人海中寻访灵魂只唯一伴侣,得知,我幸,不得,我命。”这是徐志摩的名言。徐志摩,一位真性情的诗人,他短暂的一生都在执着疯狂的追寻他理想中的爱、美、自由。史上一代才子,被茅盾称作“是中国布尔乔亚‘开山’的同时又是‘末代’的诗人”徐志摩,年仅三十五岁就遭遇空难去世。徐志摩的一生,是浪漫而短暂的一生,是辉煌与悲剧交加的一生,但纯美的爱情理想至今仍在熠熠生辉。其创作生涯虽然只有短暂的十年,却一直是现代文坛一个众说纷纭的热点,作为其代表作的爱情诗也备受争议,褒贬不一。徐志摩的爱情诗在中国诗歌发展史上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无论从思想内涵上还是艺术形式上来说都有独特的魅力。  说徐志摩,总围绕着他的爱情。爱情在别人笔下都是泛滥的文字,而于志摩,却是他性灵里最美的奇葩。
一、诗人的诗,诗人的爱
徐志摩的爱情诗是其爱情生活的真实体现,是人之天性自然真率的流露从思想内涵上说,自《诗经》开始,一方面单纯的为情而情,另一方面将爱情作为标榜之物。到了徐志摩,爱情诗被赋予其应有的内涵,达到灵与肉的完美结合。艺术来源于生活,生活是艺术的源泉,徐志摩的思想力量全部来自爱。爱情诗歌的特点是对真挚情感的自然抒发。徐志摩的爱情生活跌荡起伏、荡气回肠。诗人用诗歌的形式真实记录了自己的爱情生活,并进行了思考。
    与张幼仪的婚姻在徐志摩眼中是没有爱情没有自由的,在英国读书期间,由于林徽因的出现,徐志摩仿佛看到了爱情与自由的希望,他毅然决然的提出与张幼仪离婚,成为中国公开离婚的第一人。他勇敢大胆的向父母说“不”,也是向封建传统说“不”,这是受时代革命的洗礼,受长期的西方文化的影响,更是受自己与生俱来的“理想主义”的影响。摆脱腐朽污浊的世俗礼教,勇敢去爱,寻求自由,这是那个时代许多文坛领袖想做却又不敢做的,而志摩做了。他认为与张幼仪离婚是“自由偿还之自由”,为的是使“彼此重建生命之曙光”。
张幼仪是最痛的受害者,却又是最升华了的女人:她学会了坚强原谅,也知道怎么照顾生命,成全了自己,也成全了别人。诗人的爱情生活开始于张幼仪。1915年10月29号,徐志摩与张幼仪结婚。这桩婚姻是在其父徐申如的威逼和祖母的亲情攻势之下如期而成的。同时也正是这场婚姻使徐志摩深刻领教了中国传统婚姻模式的腐朽,进一步加剧了他的反抗,使他更向往爱的自由,书写恋爱婚姻的自由。这也成了徐志摩爱情诗歌中的一大主题,如《笑解烦恼结》、《这是一个懦怯的世界》等诗作。       
1920年3月,徐志摩与林徽因在英国相识相恋。诗人第一次感受到了爱情的力量。诗人说“夜莺,从低音唱到高音,从黄昏唱到黑夜。它一声连一声地呼唤着爱情”。诗人对爱情充满了期待。这一时期的爱情诗歌主要是描写爱情的美好,如《康桥再会吧》就是这一类作品。
1

徐志摩论文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9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aibuaiwo1318
  • 文件大小44 KB
  • 时间2018-04-29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