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实践活动手记:
《演礼杏仁》之“分组指导”
演礼中学张二兵
演礼中学八年级一班开展主题为《演礼杏仁》的综合实践活动,将主题分解成6个小课题:演礼杏仁生长环境的研究,演礼杏仁栽培过程的研究,杏仁制品,杏仁保鲜技术的研究,设计杏仁节活动,设计“摘杏仁,尝杏仁”旅游活动。指导教师让学生自由选择研究课题组成6个活动小组。
第一组:演礼杏仁生长环境的研究。该小组由6位学生组成,都是班级里品学兼优的乖女孩,父母的掌上明珠。
第二组:演礼杏仁栽培过程的研究。该小组由3个活泼好动的男孩组成,他们都是班级里的佼佼者。
第三组:杏仁制品。该小组只有1位女孩参与。
第四组:杏仁保鲜技术的研究。该小组由7位男孩组成,这些孩子比较特殊,都是属于班级里“让老师感到比较头疼”的学生,平时很少按时完成作业,还经常在课堂上讲空话、做小动作,甚至大吵大闹。
第五组:设计杏仁节活动。该小组由14位学生组成,其中5位是男孩。
第六组:设计“摘杏仁,尝杏仁”旅游活动。该小组由17位学生组成,其中19位是女孩。
另外有一位男孩和两位女孩没有参加任何一个小组,这三个孩子的共同特点是性格比较内向,不善于与同学交流,经常一个人出入教室或活动。
原因分析:
以上案例中的“分组”至少存在以下问题:①小组人数不当,少的只有1人,多的达到17人;②男女学生比例失调;③各组学生的整体实力差距较大,一些智力因素较差、学习态度不太认真的学生组成一组,或一些品学兼优的学生组成一组;④一些性格比较内向,不善交际的学生被忽略了,没有帮助他们融入小组。由此可见,各小组的课题实施情况也就可想而知了。
对应策略:
为了确保综合实践活动的安全、有效地开展,必须组合结构合理、具有责任性的活动小组。
指导策略一:确定活动小组的核心成员。
综合实践活动中的小组组合以自愿为主,鼓励学生自己协商后确定组合。在组合过程中发现小学生并不是按照自己的家庭背景、兴趣爱好来组合的,而是按照学生的人际关系来组合的。这样的组合往往会出现两种情况:①小组成员的性别比率不平衡,经常是男生聚集在一起或女生聚集在一起。②一些智力因素较好、学习态度比较认真的学生组合在一起,或者一些智力因素较差、学习态度不太认真的学生组合在一起。第①种情况一般不会影响小组活动的质量,教师不要过多的干涉。问题是一些智力因素较差、学习态度不太认真学生组合在一起,经常会出现活动过程草率、活动完成率低、完成质量差的情况。针对类似问题制定了相应的策略:确定活动小组的核心成员。
具体做法如下:
,确定20位智力因素较好、组织能力较强、学习态度比较认真、有责任心的学生为活动小组的核心成员。这些核心成员不是一成不变的,教师要根据学生参加活动的实际情况进行适当地调整。
,教师在征求学生同意的情况下作适当地调整。
,每组人数3—6人为宜。
指导策略二:竞拍“未落实人员”。
在综合实践活动的活动小组组合过程中,总有一部分学生没有落实,仔细分析这些人群的特点有二:其一,性格内向,不擅长交际;其二,顽皮,人际关系紧张。综合实践活动强调全员参与,因此教师不能将其抛弃,放任自由。怎样才能让活动小组愿意接受这部分学生,同时又能保护他们的自
综合实践活动组合活动小组指导策略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