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皇五帝年表
编辑
本词条缺少信息栏,补充相关内容使词条更完整,还能快速升级,赶紧来编辑吧!
本《年表》是目前多个史前史年表中唯一起自天皇终于帝舜的完整年表,也是唯一把文献中的三皇五帝文化和时代与田野考古学上的中原龙山文化和时代准确对应的年表。本《年表》与《元素周期表》有相同之处:可以预言和纠错。本《年表》预言:除了成都宝墩古城、日照两城镇(古城)遗址、襄汾陶寺早期小城,尚有六座年代在2550 BC-2300 BC、面积在60万平米左右的龙山文化古城没有被发现。本《年表》纠错:陶寺早期小城的起迄年代不是2300 BC~2100 BC,而是2550 BC-2300 BC。陶寺大城的起迄年代不是2100 BC-2000 BC,而是2200 BC-2100 BC。
目录
1简表
2详表
3记载
▪ 数目
▪ 血统
▪ 文化
▪ 夏禹
▪ 黄帝
▪ 秦国
▪ 功绩
4问答
▪ 基本学术性问答
▪ 国都情况
▪ 诸侯国情况
▪ 争议与研究性问答
1简表编辑
燧人氏:简称“燧皇”,约公元前10000年在位,据说在位110年
华胥氏:伏羲与女娲之母,为华夏之根、人类共祖
伏羲氏:简称“羲皇”,约公元前7724年在位,据说在位118年
女娲氏:简称“娲皇”,即女希氏,伏羲死后即位,据说在位130年;被道教神化为女娲娘娘、后土娘娘
大庭氏
柏皇氏
中央氏
栗陆氏
骊连氏
赫胥氏
尊卢氏
祝融氏
浑沌氏
昊英氏
有巢氏:迁巢湖
朱襄氏
葛天氏
阴康氏
朱襄氏:史称“后朱襄氏”
无怀氏
………………
少典:前?年-前2986年在位
炎帝神农氏:简称“农皇”,少典之子,是第一任炎帝,前2986-前2867年在位,共在位120年
临魁:炎帝之子,前2867-前2788年在位,共在位80年
帝承:前2788-前2729年在位,共在位60年
帝明:前2729-前2681年在位,共在位49年
帝直:前2681-前2637年在位,共在位45年
帝来(厘):前2637-前2590年在位,共在位48年
帝裹(哀):前2590-前2549年在位,共在位42年
榆罔炎帝:是第八任炎帝,前2549-前2495年在位,共在位55年
黄帝:少典之子,前2495-前2395年在位,共在位101年
少昊:又名玄嚣,黄帝长子,前2395-前2322年在位,共在位74年
颛顼:昌意之子、黄帝之孙,前2322-前2245年在位,共在位78年
帝喾:蟜极之子、玄嚣之孙、黄帝的曾孙,前2245-前2176年在位,共在位70年
帝挚:帝喾长子,前2176-前2168年在位,共在位9 年
尧:帝喾次子,前2168-前2097年在位,共在位72年
舜:瞽叟长子,前2097-前2037年在位,共在位61年
2详表编辑
玉琮原理图
公元前3313年之良渚文明,在今中国太湖流域出现(良渚文明的标志是良渚文化王权理论。良渚文化王权理论的物化形式是琮。琮是良渚文化王权理论的实物载体)。良渚文化集团开始统一中国的历史进程(根据天文考古学毕星和附耳星的研究和计算可以作此判断)。700年后,中国第一位全国性王者——天皇,出现在这个地区。天皇的首都在今中国浙江省杭州市良渚镇、瓶窑镇一带。2007年11月29日公布的在瓶窑镇发现的良渚古城,可以确定它就是天皇之都。天皇之都,根据中国古代天文学可以确定,在汉语中其名称叫做天都。天皇之都也就是《鶡冠子》所谓的“成鸠氏之国”。
公元前3000前后,根据中国田野考古学证据可以知道,良渚文化集团王室从中国东南地区起步,逐步向黄淮流域推进势力,最终目的地是中国西北地区,其战略目标是统一全中国,其理论依据是盖天论,其沙盘模型是盖天宇宙模型,完成中国统一的时间是公元前2607年.,以天皇在该年11月27日登位为标志。天皇代表盖天宇宙模型中的天,其继位者地皇代表盖天宇宙模型中的地,其继位者人皇代表盖天宇宙模型中的人,这样,天、地、人齐备,标志着天地开辟,人类出现。如今世界上两个最大的姓族集团——张姓和李姓,即天、地、人三皇的后裔。
高青陈庄西周城址祭坛[1]
公元前3000年--公元前2500年,从田野考古学角度观察,在太湖流域,良渚文化社会处于其全盛时期。从公元前3313年到公元前2607年是古文献所谓的素皇内帝时代。素皇内帝是指天皇的祖先们,他们虽然在良渚文化社会里拥有皇帝般的权力,但这种权力尚未被中国其他地区的诸侯所承认。素皇内帝的意思是非正式的皇帝。
公元前2607年--公元前2550年,天皇氏、地皇氏先后在位。天皇即《鶡冠子》所称的“成鸠氏”。天皇和地皇就是文献所称的二皇。天皇登位以前的时代,文献笼统地称为盘古时代。在三皇系统五行循环中,天皇氏以
三皇五帝表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