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论”考试一卷三题的演变:
从恢复高考的1977年算起,高考作文题目类型粗略地分来,至少有命题作文、材料作文和话题作文3大类;
供料作文已从早先的改写、缩写、扩写、续写,发展到一料多题、话题作文等等;
“申论”将一料多题具体化为一料三题,重点突出了写作能力的考查。保证了考试的信度,纠正了应试作文在写作动机上的异化。
“申论”的主打文章仅仅是议论文吗?
传统的议论文教学和命题作文形式,最大的弊端就在于作文的论点、文章的观点是命题所规定,是他人强加的;
所谓的议论文论证也只是论点+论据。
“申论”的主打文章其实不是中学生的议论文,而是评论或其它实用文体。但最关键的则是它以辩证逻辑为主要思维方式,而不仅仅是形式逻辑。
申论
一、什么是“申论”?
“申论”一词,出自孔子所说的“申而论之”。
从字面来理解,“申”为引申、申述,“论”为议论、论证。
“申论”通常涉及某一个或某几个特定的社会问题或社会现象,要求应试者能够准确理解材料所反映的主要内容,全面分析问题所涉及的各个方面,并能在把握材料主旨和精神的基础上,形成并提出自己的观点、思路或解决方案,准确流畅地用文字形式表达出来。
测查应试者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阅读理解能力、综合分析能力、提出和解决问题能力、文字表达能力。
二、申论的基本特点
1、考试内容的广泛性和非专业性
2、命题的针对性(现实性)
3、考试形式的灵活性
申论考试的基本特点
1 、考试形式的灵活多样性
申论要求由三部分组成,即概括部分、方案部分、议论部分。相对于传统写作考试,申论考察形式就显得非常灵活。例如就文体而言,概括部分既可能属于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中的某一种形式,也可能综合了多种文体形式,也可能是公文写作中的应用文写作。
因此,申论既考察了普通文体写作能力,也考察了公文写作能力,考试形式非常灵活、方便、实用。
2 、考试内容的广泛性
出于考察考生综合素质和能力的需要,申论所给定资料的范围极其广泛,内容涵盖政治、经济、法律、教育等社会问题的诸多方面,从这个意义上说,考生再想像从前那样事先押题,对题目有充分的准备就很难了。因此,事先对考试的具体形式、内容结构等基本情况有所了解就显得尤为必要。需要说明的是,给定资料所反映的问题一般都应当已经有定论,主要是立足于考察考生分析和判断能力,只要分析判断无误,就不会得到很低的分数,同样,要想得到很高的分数难度也不小。
3 、考察目标的针对性
申论考察的目标是明确的,针对性很强,即主要考察考生阅读、分析、概括、解决问题的能力,体现在题目中主要是分析、概括两个方面,然后再在此基础上进行论述(这是考察考生的思辨能力)。在应考时,考生要仔细阅读材料,理清其间的逻辑关系,就其中的复杂事件,要抓住主要问题;对尚存争议的事件,要分清各方意见;在抓住主要问题的基础上,考虑给出的条件、环境,集合社会现实,进行综合考虑,做出正确的判断,提出可行的解决方案,力争做到合情合理合法,切忌提出一些理想化的、超越现实的东西。
三、“己”的特点(缺点)
1、立场模糊,身份混乱
2、分寸感、原则性不强
3、逻辑严谨性不够
4、文字风格和语言选择不准确
5、平时不关心政治
6、建议的操作性相对较差
……
……
——没有“官”的感觉
四、“已”应该是什么
1、被考察的对象
2、备选的国家公务员
3、以后的同事,合作者
4、未来的决策者
“申论”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