臭
氧
知
识
综
述
作者:张学志
2005年10月10日
3
3
3
臭氧的制备 4
5
臭氧的物理性质 11
臭氧的化学性质 12
13
臭氧的应用 13
臭氧与其它消毒技术的比较 14
15
–紫外线臭氧发生器 15
–电解纯水臭氧发生器 16
–臭氧发生器 16
18
18
22
35
35
35
36
43
43
44
48
48
49
49
50
51
53
53
58
61
63
64
66
人类发现臭氧已经有一百年的历史。在距离地球表面15-25公里的高空,因受太阳紫外线照射的缘故,形成了包围在地球外围空间的臭氧层,这厚厚的臭氧层正是人类赖以生存的保护伞。这就是大多数人对臭氧的全部认识。
1840年德国科学家舒贝因发现,他在电解和火花放电试验过程中曾闻到有一种特殊的气味,同时,他还指出在闪电过后也闻到同样的气味。舒贝因将此异味确定为O3,命名为OZONE(臭氧),取自希腊语“Ozein”一词,意为“难闻”。
臭氧,又名三原子氧,因其类似鱼腥味的臭味而得名。其分子式为O3 ,是氧气的同素异形体,具有它自身的独特性质:
,它是淡蓝色的气体;
;
,它在水中的溶解度是氧气的13倍;
,;
,是已知最强的氧化剂之一;
,臭氧极不稳定,容易分解成氧气;
,易结合一个电子成为负离子分子;
-50分钟,随温度与湿度的增高而加快;
;
,其半衰期为2000年。
概述: 臭氧的称谓同它的独特气味最早记载于荷马( Homer) 的长诗" 伊里亚德和奥德赛”( Iliad and Odyssey) 里,他注意了伴随雷电产生的这种气味,并把他的印象写了进去。因此在圣经第 12 章奥德赛第 417 节里,有丘比特( Jupiter) 用雷电击船,船内“完全充满了硫黄臭味”。
1785 年德国物理学家冯· 马鲁姆( Van Marum) 用他的大功率电机进行试验时发现,当空气流过一串电火花时,就产生一种特殊的气味。克鲁伊克仙克( Cruikshank)1801 年观察到水电解过程中在阳极产生同样气味的气体。
1840 年荷兰的科学家舒贝因( Schonbein) 向慕尼黑科学院提交的一份备忘录中宣告了臭氧的发现,他在电解和火花放电试验过程中曾闻到一种独特的气味,他还指出,在闪电过后亦可闻到同样的气味。舒贝因断定这是一种新物质产生的气味,他把它命名为“Ozone”( 臭氧) ,取自希腊字“Ozein”一词,意为“难闻”。
1845 年,德· 拉· 里韦( De La Rive) 和马里亚斯( Marignac) 通过用纯氧电火花作用获得了臭氧。 1848 年亨特( Hunt) 根据当时所了解的臭氧的性质得出他的判断,预言臭氧为三个原子氧。 1860 年安德鲁( Andrew) 和泰特( Tait) 发现氧气在转化为臭氧的过程中体积减少。然而当臭氧转化为氧气时恢复到原有的体积,同时还发现少量的汞或金属银具有分解臭氧的能力。 1866 年索雷特( Soret) 利用通过电解得到臭氧和氧的混合气体进行试验,断定臭氧的密度是氧的 倍。为验证此结论,索雷特测定了臭氧向空气中扩散的速率,并将其与同一方法测定得的二氧化碳扩散速率相比。估算出臭氧与二氧化碳的密度比,发现它存在着与 CO2: O3 = 44:48 完全一致的关系。
1857 年,冯· 西门斯( Von Siemens) 研制出了臭氧发生管,臭氧技术有了很大进步。这种类型的臭氧发生器,成为当时大量应用的放电臭氧发生器的原型。西门斯第一台臭氧发生器基本上是由两根玻璃管构成的,外管外壁和内管内壁均用锡箔覆盖,空气原料气流从
第3节:两阳夹一阴,多方炮(之三)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