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 葡萄沟.doc19 葡萄沟
一、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十二个生字和新词,会用“喜爱”“像”造句
2、理解句子的意思,理解课文内容。知道葡萄沟是盛产葡萄的好地方,加强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3、体会课文最后一句话和前面三个自然段的联系。
4、能流畅地朗读课文。能背诵和默写课文第二自然段
5、能按要求预习课文
二、教学时间:4课时
课时安排:第一课时学习生字新词
第二课时疏通课文,初步理解内容
第三课时讲读课文,进一步理解内容
第四课时完成课后练习,巩固内容
三、教学重点:理解句子的意思,理解课文内容
四、教学难点:体会课文最后一句话和前面三个自然段的联系
五、教具准备:大课文、多媒体等。
六、改进目标: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十二个生字和新词,会用“喜爱”“像”造句
2、能按要求预习课文。
3、能正确地朗读课文。
二、分层目标:
A层:能在预习的基础上掌握本课的生字和新词,并初读课文。
B层:能正确掌握本课的生字和新词。
C层:能对生字和新词进行识别和理解。
三、教学重点、难点:
学会本课的生字和新词。
四、教具准备:ppt、flash动画
五、教学过程:
(一) 揭示课题
1、出示课题
现代信息技术:出示课题和插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读题
3、引导学生质疑 A、B层
葡萄沟在哪儿?是个怎样的地方?
学生活动:围绕课题质疑
改进措施:表述自己的问题,培养表达能力
4、师讲述:就让我们带着这两个问题来读课文。
(二)范读课文
1、齐读课文
学生活动:带着问题朗读课文,边读边思考
2、回答上面质疑的问题
学生活动:小组讨论,并交流
改进措施:通过让学生质疑并相互解答,把要表达的的内容说清楚,说完整,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三)指导预习
1 、理解预习要求
2、读课文
3、回答预习中的问题
葡萄沟出产什么水果?
人们最喜欢这里的什么水果?
学生活动:回答问题
改进措施:在回答问题中训练学生,完善自己的语言表达
4、教师简略介绍新疆以及吐鲁番
新疆是个省,是个维吾尔族居住的地方。在祖国的西北部。(指地图)。很大,吐鲁番是新疆的一个县,这个地方四周高,中间低,气候干燥炎热。葡萄沟就在这个县里。
现代信息技术:展示有关介绍的资料和图片,使学生有一个初步印象
(四)学习生字新词
学生在课文中划出带有生字的新词。
学生活动:划出新词
拼读新词
自己拼读教师重点指导C层
同桌互拼 A层帮助B层正音
学生活动:自己、相互拼读,培养独立识字能力。
齐读
教师抽查以B、C层为主
理解词义
在本教学过程中,要体现A组的自学能力。
疆——新疆,全称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指地图理解
番——吐鲁番,是新疆的一个地方名称。指地图
杏——杏子,水果名称
棚——凉棚,夏天搭起来遮太阳的蓬。
串——量词,一串葡萄
维吾而族——是我国少数民族的一种,主要居住在新疆`指图。
够——吃个够的意思是想吃多少就吃多少。
碉堡——课文中比喻阴房。指图
现代信息技术:出示新疆的地图和课文插图,方便学生理解“新疆”“吐鲁番”“杏子”“凉棚”“碉堡”等词语的意思。
利用——手势语来理解
学生活动:用自己的语言说出对词义的理解
现代信息技术:出示词语注释,加深学生理解
改进措施:通过让学生说词语的意思,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加深对词义的理解
4、书写指导
(四)朗读训练
1、齐读
2、个别读
3、分小组读
学生活动:以各种形式朗读课文,达到正确朗读课文的目的。
改进措施:通过朗读,将课文中规范、优美的语言内化成学生自己的语言,以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五)巩固
练习设计:
A、B层比较字形组词
番( ) 棚( ) 吾( ) 尔( ) 族( ) 碉( )
翻( ) 朋( ) 语( ) 你( ) 簇( ) 调( )
保( ) 利( ) 够( )
堡( ) 和( ) 狗( )
C层朗读词语
新疆吐鲁番杏子凉棚一大串维吾尔族吃个够碉堡利用
(六) 作业
1、抄写生字新词
2、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理解句子的意思,初步理解课文内容。
2、能正确、流畅地朗读课文。
分层目标:
A组学生能朗读课文,理解句子的意思和课文内容。
B组学生能初读课文,初步理解课文的内容和句子的意思。
C组学生通过教学能知道课文的主要内容,并尝试朗读课文。
二、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句子的意思,理解课文内容。
三、教具准备
图、课文
四、教学过程
(一)复习
1、齐读课文
2、说说新词的意思
学生活动:自由说说新词的意思,巩固对词义的理解
19 葡萄沟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