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一台湾休闲农业发展研究
一、发展现状及主要模式
1、发展现状
台湾休闲农业在六十年代开始萌芽,多以农场的形式为游客提供各种体验活动。2001年,台湾公布促进旅游发展的新战略,乡村旅游、生态旅游发展受到重视。经过多年的实践与探索,目前的台湾休闲农业在亚洲地区发展得已比较成熟。
根据台湾休闲农业学会《休闲农业场家全面性调查报告》资料显示,目前台湾地区共有休闲农场1100多家家,。其中,台湾北部地区有492家,%;中部地区315家,%;南部地区有179家,%;东部地区有110家,%;金门、马祖地区有6家,%。这里面又以宜兰县居多(128家,%)。由此可见,休闲农业已成为台湾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新的经济增长点。
2、主要模式
台湾休闲农业是结合生产、生活与生态三位一体的农业,在经营上结合了农业产销、体验和游憩服务等三级产业于一体的农业企业,是一种新的农业经营型态,具有经济、社会、教育、环保、游憩、文化传承等多方面的功能。主要可以概括为:生产功能、生态功能、生活功能、示范与教育功能。
目前, 台湾的休闲农业种类繁多,各种形式的休闲农业在发展水平、成熟程度及政府扶持措施等方面各有差异,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
休闲农场:休闲农场是一种综合性的休闲农业区,指利用乡村的森林、小溪、草原等乡土自然风光,附设小土屋、露营区、烤肉区、戏水区、餐饮、体能锻炼区及各种游息设施等,为游客提供综合性休闲场所和服务。在目前,台湾己开放利用的休闲农场中已有多家休闲农场以规模大、规划好、融地方文化和山湖景色于一体而著称。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有台湾休闲农业协会理事长张清来先生经营的香格里拉休闲农场、宜兰县头城农场和飞牛农场。它们共同的特点是地处山区,面积较大,在100公顷左右,山青水秀、景色优美、主题突出。
市民农园:市民农园是指由农民提供农地,让市民参与耕作的园地。这种示范性的体验型的市民农园,一般是将位于都市或近郊的农地集中规划为若干小区,分别出租给城市居民,用以种植花草、蔬菜、果树或经营家庭农艺。
农业公园:农业公园是指按照公园的经营思路,把农业生产场所、农产品消费场所和休闲旅游场所结合于一体的公园。农业公园的经营范围是多种多样的,除果品、水稻、花卉、茶叶等专业性的农业公园之外,大多数农业公园是综合性的。
观光农园:观光农园一般流行于城市近郊,主要是开放成熟的果园、菜园、花因、茶园等,让游客入内摘果、拔菜、赏花、采荼,享受田园乐趣。观光农园是国外休闲农业最普遍的一种形式。
旅游胜地:利用名川胜景,经规划设计开发而成的旅游胜地。同时强调配合农村生态环境及生活文化,保有农村气息的原始自然风味和农场特点,如介绍民风民俗、农业知识等具乡土味的观光特色,使游客享受田园生活的乐趣。它的特点是规模大,且具有浓厚的商业利用色彩,以拥有和利用天然美景为发展方向。
除上述类型之外,还有假日花市、教育农园、森林游乐区、屋顶农业等其他形态。而且除了种植业观光园林外,近年来,休闲农业还不断向畜牧业、渔业方面发展,出现了休闲渔场、牧场等,利用林产、畜禽、鱼贝之类,促进农业和旅游业的综合发展。
二、主要发展趋势
目前台湾休闲农业发展的趋势是:
1、特色化———善
专题台湾创意农业发展研究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