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法制史第二章.ppt


文档分类:法律/法学 | 页数:约43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43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43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第二章西周时期的法律制度
第一节西周时期法律思想的发展
第二节西周时期的主要法律
第三节西周时期的刑法制度
第四节西周时期的民事法律
第五节西周时期的司法制度
一、“以德配天”、“明德慎罚”思想的产生及其影响
在商代达到顶峰的神权法思想,被西周统治者继承发展,并发生了重大的变化。
“以德配天”的君权神授说: “天”或“上帝”不是哪一族独有的神,而是天下各族所共有的神; “天命”属于谁,就看谁有能使人民归顺的“德”
将“以德配天”、“敬天保民”的治国方略运用于法制方面,就是要求“明德慎罚”。即重视道德教化的作用,立法、司法都必须宽缓、审慎,执行刑罚更要慎重。
“以德配天”、“明德慎罚”思想的产生,在中国法律思想史上具有重要的意义
第一节西周时期法律思想的发展
以德配天与明德慎罚的一些表现:
(1)“皇天无亲,惟德是辅”;
(2)“敬天保民”;
(3)“恭行天之罚”;
(4)“德主刑辅”。
二、“礼治”的基本原则与基本特征
周公“制礼作乐”,将夏礼、商礼发展成一整套以维护宗法等级制为核心的行为规范,以及相应的典章制度、礼节仪式,一般称之为“周礼”。在周人看来,“礼”是治理国家的唯一准绳。后来的儒家将之发展成“为国以礼”的“礼治”。
周礼所确立的全部规范和制度中,始终贯穿着“亲亲”、“尊尊”、“长长”、“男女有别”四个原则。“亲亲”和“尊尊”既是周礼的基本原则,也是西周立法的指导思想。
“礼治”的基本特征是“礼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
第一节西周时期法律思想的发展
第二节西周时期的主要法律形式及礼刑关系
西周法律形式仍主要是礼与刑两部分,是夏商法律形式的继承和发展。其中既有习惯法,也包括成文法。



遗训
殷彝
一、西周时期的主要法律形式
(一)西周的立法概况
:“有亡荒阅”
2.《九刑》:“周有乱政,而作《九刑》”
3.《吕刑》:周穆王接受大臣吕侯的建议,废止严酷的旧法,以“明德慎罚”为指导原则,制定了《吕刑》
“礼”:即在周公的主持下,对以往的宗法传统习惯进行了整理、补充,厘定成一整套以维护宗法等级制为核心的行为规范以及相应的典章制度、礼节仪式。“礼”在西周,伴随着宗法思想与制度的系统化而发展成以维护宗法等级制为核心的礼制。
第二节西周时期的主要法律形式及礼刑关系
二、礼的渊源、性质与作用
(一)礼的渊源和地位
“礼”的渊源为祭祀,至迟在商代已出现
中国古人讲究祭祀祖先神,重视血缘纽带,因而注重宗法。商代的宗法并不严谨。西周的宗法则因“立嫡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的嫡长子继承制的最终确立而系统化。
周礼的地位:我们一般认为周礼是西周法律的一个重要渊源;
第二节西周时期的主要法律形式及礼刑关系
(二)礼的性质与作用

一般认为, “礼”的很多规范实质上具有法律甚至国家根本大法的性质,可以有效保护统治阶级利益,维护宗法等级秩序,调整人们之间的社会关系与法律关系;同时可以积极预防犯罪;
周礼的内容:周礼内容极其广泛,大到国家典章制度,小到人们的生活规范,都被包括在周礼的范围之内,包括许多具体制度与仪式。
五礼:吉、凶、军、宾、嘉;
六礼:冠、婚、丧、祭、相见、乡饮酒;
祭祀
丧葬
战争
待客
冠、婚
乡里举办酒会
加强氏族团结,
突出尊长地位,
讨论本氏族重大事务。
加强氏族团结,
礼遇贤者,
确定后备官员。
(4)周礼的原则:“亲亲”、“尊尊”
“亲亲”:即“父慈子孝,兄爱弟敬,夫和妻柔,姑慈妇听”,做到长幼有序,“男女有别”。它要求每个人应该爱戴自己的亲属,特别是亲敬以父权家长、族长、宗主为中心的尊亲属。因此,“亲亲父为首”,所倡导的是以孝为核心、同时体现男尊女卑关系的宗法伦理原则,旨在维护家庭、家族及宗族内部的伦理道德秩序。

法制史第二章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43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1557281760
  • 文件大小602 KB
  • 时间2018-05-04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