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眼睛与眼镜.doc


文档分类:医学/心理学 | 页数:约5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5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5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眼睛与眼镜》课堂设计及启示
【教学设计的主要模块】

一、认识眼睛的构造与调节功能

二、认识近视眼及其矫正方法

三、认识远视眼及其矫正方法

【活动进程】

◎活动一:

教师活动:

提供资料──介绍资料,研究表明人类从外界获取的信息有80%是通过眼睛观察获得的。

活动解读:让学生体会眼睛在人的生活、工作、学习中的重要性。活动的目标:体现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目标。

◎活动二:

教师活动:出示眼球模型,让学生观察并说出各主要器官的名称。

学生活动:小组讨论人眼与照相机的异同。

活动解读:学生通过观察、联想与对比、讨论交流,从知识素材库中提取相关知识。活动涉及的能力过程有再现、回忆、识别、辨认、比较、判断,自主建构知识得出──眼睑相当于照相机的快门,角膜、晶状体相当于照相机的镜头,瞳孔相当于光圈,视网膜相当于照相机的胶片,都能得到物体的倒立、缩小的实像──知识技能目标。

◎活动三:

教师活动:出示一名学生自制的照相机模型,并将照相机模型分别对着教室内的同学、远处的房屋,要求一名来学生观察光屏上的像,要保证这个像是清晰的要做什么?

学生活动:全班讨论,这与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进行的实验操作有何相似之处?

活动解读:①学生通过操作性练习进行观察,通过讨论和交流能重现实验中的发现──照相机的焦距一定,物距决定像距,物距长,像距短。要观察到清晰的像,应该移动光屏,改变像距。
②学生进一步明确照相机是通过旋出或收回镜头进行微调,保证成像清晰的。③逐步揭示本节课的难点,人眼的视网膜的位置不能改变,如何才能保证看远处物体、近处物体时都能在视网膜上成清晰的像?

启示:知识技能目标的落实要求教师要以学生的眼光来认识问题,找准新知识的生长点,把人眼具有的调节能力,逐步揭示出来。教师设计的活动要能减小学生认识的难度,同时要整合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不断提出有价值的问题,此处虽然没有做什么实验,但它其实就是一个典型的探究。这一过程中将过程方法目标渗透了进来。

◎活动四:

复习凸透镜的知识,画不同焦距的凸透镜折射光路图。

图1 图2

学生活动:

讨论:①不同焦距的凸透镜折光的能力不同,光线经过焦距长还是短的凸透镜折射后偏折程度更大?

②图3和4中应填入什么类型的透镜?哪个图中光线折射后偏折程度更大?哪个图的透镜的焦距短,折光能力强?

图3 图4

活动解读:这样的活动设计,可以让学生领悟人眼中视网膜位置不能移动,只能通过睫状体挤压晶状体改变其焦距,这就是人眼的调节功能。这样的设计还改进了教材中的插图对学生理解带来的新的障碍。

教材插图

虽然没有进行实验,但引用的所有的规律或知识,都是以前从探究活动中取得的。可以说更多的体现了探究的精神。体现了过程与方法目标,教会学生分析处理问题的方法。至此,完成人眼的构造的认识,了解了睫状体的功能,同时人眼的调节能力这个难点得到化解。知识的学习与能力的培养相互协调。

更主要的学生从中体会到,人眼是最高级的照相机,能在瞬间用意念完成改变焦距的过程,感受造化的神奇。这也实现了情感态度价值

眼睛与眼镜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5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rjmy2261
  • 文件大小0 KB
  • 时间2015-05-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