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X镇关于农村“留守儿童”情况调查报告
近年来,随着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转移规模的扩大,劳务经济已成为农民致富的重要途径。由于种种原因,许多外出务工人员将子女留在农村,由此产生了一批特殊群体,即“留守儿童”。为了解农村留守儿童现状,进一步做好留守儿童的教育和关爱工作,老促会XX分会组织了由妇联、教育、共青团参加的我镇农村留守儿童状况调查活动。此次调研采取普遍调查与重点调查相结合的方式,各村委会(社区)、中小学校负责人30余人参与,发放调查问卷200余份,走访儿童、监护人、教师、村干部100余人,召开座谈会14次,对我镇留守儿童(小学段、初中段的在校学生;小学、初中适龄儿童和历年的辍学群体)的情况展开调查,基本摸清了留守儿童的数量、教育状况、生存发展状况和心理需求,为相关部门制定有效措施提供了决策依据。现将调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农村留守儿童现状
(一)基本情况
从调查的情况看,全镇XX个村委会(社区)在外务工人员有人。全镇共有7—16岁儿童3261人,留守儿童人,占全镇儿童总数的%。学校留守儿童人,占留守儿童总数的%。在留守儿童中,由父母一方照顾的有
人,占留守儿童的%,由爷奶或公婆照顾的有人,占留守儿童的%,其他亲人照顾的有人,占留守儿童的%,独立生活的有人,占留守儿童的%。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从调查情况看,父母外出打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家庭经济状况,为留守儿童教育成长提供了必需的物质条件,利于留守儿童自立自强性的锻炼。但同时,也使留守儿童教育生活面临以下不容忽视的问题。
。15个村委会(社区)的调查结果显示,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和学习均存在这样的问题,即父母长期在外,监护人的文化水平较低,对孩子教育帮助不够。调查中发现, 15%的监护人偶尔辅导孩子学习,仅有5%的监护人和老师联系。从而致使部分留守儿童的学习成绩时好时坏,对学习缺乏热情和进取心,甚至有的厌学、辍学,成为老师眼中的“双差生”和“问题儿”。其中,对XXX小学的调查显示,全校396名学生中,共有留守儿童86人。在这些留守儿童中,学习成绩较好的有 11人, %,学习一般的有47人,占留守儿童的 %,学习较差的28人, %。
,孤独感增强。7—16岁的儿童正是情感、品德、心理形成和发展的关键时期,由于长期与父母分离和缺乏联系,得不到父母的关怀和温暖,生活上缺少必要的关爱,而隔代监护和亲友代管的孩子,爷爷奶奶或亲友通常只求物质、生活上的满足,教育管理简单,孩子思想波动且出现心理障碍时,不懂得及时沟通,使留守儿童因缺少心理慰籍而产生较强的孤单感。在问卷中显示,
70%的留守儿童表示缺乏安全感,希望父母留在身边,30%的儿童表示理解父母,但希望父母能经常回家看看。如:XX村委会一8岁留守儿童,其父母均在XX打工,今年春节父母回家过节,只待了几天又返回XX,孩子放学后因未见到父母,步行十多里地到车站,搭车到了XX,欲独自乘车到XX寻母,幸被车站值班人员发现,与正焦急寻找的家人取得了联系。
。由于正常的家庭心理环境的缺失、农村教育环境的不理想以及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和渗透,使得留守儿童形成了典型的个性特征和行为缺陷。集中表现为:任性、自卑、郁闷、失望、敏感、孤独、不
xx镇留守儿童现状调查报告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