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课陶艺:胚体装饰
设计者:上海市第五中学王颖春
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现代陶瓷艺术,俗称“陶艺”。近半个世纪以来,陶艺已经发展成为一种十分普及的美术教育形式。陶艺是一种兼跨着容器和雕塑、实用性和非实用性、工艺美术和纯美术等不同范畴的,既传统又现代的艺术。 提起陶瓷,我们首先就会想起我国古代先民创造的许多精美绝伦的陶瓷珍品,并不自觉地为他们感到自豪。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陶瓷文化已经成为中华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泥、水和火都是人们最亲近的朋友和生命依赖的因素。陶艺的本源在于欢乐和愉悦,是释放人性的一种手段,是通过触觉、视觉,引人向上的一种朴实的方式。传统陶瓷艺术作为民间工艺,既拥有丰厚的人文底蕴,又能作为艺术造型表现的良好手段。七年级第一学期第十课《陶艺:胚体装饰》就是要求学生在成型的他胚体上用刻画、戳印、堆雕、刮毛、镂空等方法进行装饰。
二、学生状况分析
通过六年级教材里陶艺的学习,学生对陶艺的成型的一些简单技法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此基础上对成型泥胚的装饰锻炼他们的造型能力,同时再次感受了陶艺的魅力。玩泥巴是孩子的天性,初中一年级的学生有强烈的创作热情,也有一定的主见,同学们通过亲手制作陶艺,可以提高他们的动脑能力、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丰富了他们的学习生活,达到寓教于乐的目的,表露自己的感情,获得愉悦的情绪。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学习陶艺作品的装饰方法,对陶艺的基本表现风格有所了解,制作生活中喜欢的物象。
过程与方法:在欣赏和分析陶艺作品过程中,让学生了解陶艺作品的装饰方法,自由发挥创作,制作一个陶艺作品,培养动手能力和创造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热爱历史悠久传统陶艺的同时感受现代陶艺作品的魅力,体验制作过程中的情感变化,激发学生无穷的创造力。
四、教学重点:胚体装饰的方法。
五、教学难点:作品的牢固和美观。
六、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半干的泥胚、制陶的简单工具:泥刀、木片,刀片,圆规,自己喜欢的图案等
七、教学过程
(一)教学导入:
1、欣赏:同学们去年完成的陶瓷作品。(六年级陶艺作品重点在成型而不在装饰)
2、欣赏:带有装饰图案的陶瓷作品。
3、同学比较两组作品的区别?
4、观察今天所要求带的工具不同于上次。引出课题:
陶艺:胚体装饰
(二)授课内容:引导观察,学会技法。
1、胚体装饰:是指受胚体上不施加任何釉料,单纯依靠泥料本色,在胚体进行适当处理,如刻画、戳印、堆雕、刮毛、镂空等。
2、老师这里有两个不同的陶艺作品,我们观察一下它们在制作技法上有何不同?
一个作品用的是上一节课学的泥条盘筑法装饰成的圆雕作品,一个在泥板上,应用粘贴和刻画的方法完成的浮雕作品。
2、教师演示:
(1)同学常用的方法是粘贴和刻画
老师在实物投影仪下师范,请同学一起来观察,制作的方法和所需的工具。
1 2
把泥板切割成所需形状作底, 切割出树叶的形状。
用泥条粘帖出五官。
3 4
在树叶泥板上刻画出叶脉。把树叶形泥板粘帖在
头部作头饰。
5
(2)镂空的方法
1 2
做一个实心的造型。稍干后选择适当的部位剖开。
3 4
用挖空工具将内部挖空,尽量用泥浆粘合回原处,在不显使壁厚均匀。眼的地
陶艺:胚体装饰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