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生物的新陈代谢
第一节酶
【知识概要】
一、酶的概念
酶是由生物体活细胞所产生的一类具有生物催化作用的有机物。生物体内的新陈代谢过程包含着许多复杂而有规律的物质变化和能量变化,其中的许多化学反应都是在酶的催化作用下进行的。
酶具有一般蛋白质的理化性质。从酶的化学组成来看,有简单蛋白和复合蛋白两类。属于简单蛋白的酶,只含有蛋白质;属于复合蛋白的酶分子中,除了蛋白质外,还有非蛋白质的小分子物质,前者称酶蛋白,后者称辅助因子,可分为辅酶和辅基两类。近些年来发现,绝大多数酶是蛋白质,有的酶是RNA。
二、酶催化作用的特点
酶与一般催化剂一样,能降低化学反应所需的活化能,使反应速度加快,反应完成时,酶本身的化学性质并不发生变化。
酶与一般非生物催化剂不同的特点是:;;。
三、酶催化作用的机理
现在认为,酶进行催化作用时,首先要和底物结合,形成一中间络合物,它很容易转变为产物和酶;该过程可表示为:S(底物)+E(酶)→SE(中间络合物)E(酶)+P(反应产物)。酶分子中直接与底物结合并与酶催化作用直接有关的部位称为“活性(力)中心’。一般认为,酶的活性中心有两个功能部位:结合部位和催化部位。
四、影响酶催化作用的因素
影响酶催化作用的因素有底物浓度、温度、pH、酶浓度、激活剂和抑制剂等。
【解题指导】
例1 下列关于酶的叙述,正确的一项是
A 酶提供使反应开始所必需的活化能
B 酶活性与温度和pH无关
C 若酶的三维结构被瓦解,则其正常活动就会部分或全部丧失
D 一个酶分子只起一次作用,然后就被毁坏了
析酶是生物催化剂,能降低化学反应所需的活化能,从而使活化分子数增加,反应速率加快,而酶本身的化学性质不发生变化,能反复起催化作用。因此 A、D选项是错误的。酶的作用受温度、pH、酶浓度、底物浓度,抑制剂、激活剂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例如各种酶在一定条件下有其最适温度和最适pH值等。因此B选项也是错误的。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一旦它的三维结构被破坏,将会使酶变性失活。所以,答案选C。
例2 有一种酶催化反应P+Q→R。右图中实线表示在没有酶时此反应的进程。在t1时,将催化此反应的酶加于反应混合物中。图中表示此反应进行过程的曲线是。([P]、[Q]、[R]分别代表P、Q、R的浓度)。
A 曲线A B 曲线B C 曲线C D 曲线D
析本题关键是要理解酶促反应中,酶的作用在于促进反应进行,缩短反应完成的时间(或达到平衡的时间)。酶促反应的结果与非酶促反应的结果是一致的,即是相同的。因此答案选C。
【巩固练习】
A 所有的酶都是蛋白质
B 酶的活性随着温度升高而不断提高
C 每一种酶只能催化一种或一类物质的化学反应
D 酶是活细胞产生的,只能在生物体内发挥催化作用
2 在一个合成连锁反应中:XA BCY,如果E4号酶失效。在这种情况下,要使细菌能够正常生长,我们至少要向培养基中加入的物质是
A X B A C X和C D Y
A 与酶分子相似的结构
B 与底物分子相似的结构
C 与编码酶的基因结构相似
D 将底物与酶相连的能力
,pH由5上升到10的过程中,蛋白酶的催化速率将
A 先升后降 B 不断上升 C 不断下降 D 先降后升
,其病理是
A 胃不能及时排空
B 摄入的食物未能被消化
C 消化酶活性受影响
D 完全抑制了消化酶的分泌
(把编号填在相应的括号内)。
①麦芽糖酶②胰蛋白酶③脱氢酶④蔗糖酶⑤脂肪酶⑥胃蛋白酶⑦脱羧酶⑧过氧化氢酶
A 脂肪分解为脂肪酸和甘油( )。
B 蔗糖分解为葡萄糖和果糖( )。
C 过氧化氢分解为水和氧( )。
D 从有机酸等夺去氢( )。
E 把蛋白质分解为多肽( )。
,以20%过氧化氢溶液为反应底物的一组实验结果如下表所示。通过分析实验结果,能够得出相应的结论。在下列有关结论的描述中,从表中得不到实验依据的一项是
方法
观察结果
1
常温下自然分解
氧气泡少而小
2
常温下加入Fe3+
氧气泡稍多而小
3
常温下加入鲜肝提取液
氧气泡极多而大
4
加入煮沸后冷却的鲜肝提取液
氧气泡少而小
A 从催化反应条件看,酶有温和性
B 从催化活性看,酶变性后就失活
C 从催化底物范围看,酶有专一性
D 从催化反应效率看,酶有高效性
第二节植物的营养器官
【知识概要】
一、根
根据发生的部位,根分成主根、侧根和不定根三种。植物地下部
生物的新陈代谢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