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端午的鸭蛋》.doc


文档分类:文学/艺术/军事/历史 | 页数:约7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7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7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端午的鸭蛋》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汪曾祺的《端午的鸭蛋》写鸭蛋、叙民俗、谈文化、说生活,信笔写来,从容闲适,流露出对儿时生活的怀想,对故乡的热爱,对逝去的风俗的怀念。既有深长的情愫,又有盎然的情趣,让我们在小小的咸鸭蛋里品尝出生活的滋味,充分体现了汪曾祺散文的魅力。
【设计原理】
教读这样的文章,我认为要引导学生立足文本,始终贯穿一个“情”字进行深刻、细腻、活泼的文本品读活动:通过导入,让学生对端午风俗有一个初步了解。而要品味汪曾祺散文的特点,2、3两节是重点。所以在教学中采用中间开花的方法对这两节文字进行仔细研读。通过欣赏范读、自己体味读、重点句子品读等多角度的朗读训练,实实在在地引导学生品味汪曾祺的语言魅力及对家乡鸭蛋的自豪之情。4、5两节旨在引导学生怀想童年。总之,要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对话和朗读,理解作品的思想内涵,感受作者的情感态度,并引起学生关注细节,于细微处见精神。
【教学目标】
知识和能力目标: 了解端午文化,感受民俗中包含的生活期望和美好追求。
朗读课文精彩语句, 品味本文平淡自然而又韵味十足的语言特色。
过程和方法目标:通过朗读赏析品味语言,引导学生逐步从表面感知、分析感悟、反思归纳、最后达到理解作品内涵,感受作者情感的目的。
情感与态度目标:培养学生关注日常生活细节的淡的生活中发现情趣,发现诗意。
    激起学生对儿时生活怀想和对故乡的热爱的感情。
【教学重点】  通过品味平淡自然而又韵味十足的语言,解读文本内在的韵味,感受作者独
特的情趣。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在平淡的生活中发现情趣,发现诗意。
【教学过程】
一、猜谜导入
1、先请大家看两句诗,猜猜诗中写的是哪个节日?你的判断依据是什么?
“屈子冤魂终古在,楚乡遗俗至今留。”
明确:端午节。民间传说端午节的诞生就是为了纪念屈原。
2、同学们能不能介绍一下自己所经历过的有趣的端午风俗?
(学生各抒己见)
下面,让我们跟随汪曾祺这位带着芬芳乡土气息的作家去了解一下江苏高邮的端午风俗。
(说明:从当地端午风俗导入,转而联系作者故乡高邮端午的风俗,引导学生从感性角度区别不同地区各自特有的风俗。)
二、整体感知
1、请同学们迅速浏览第一节,划出作者家乡的端午节有哪些风俗?详写了哪几种?
明确:系百索子、做香角子、贴五毒、贴符、喝雄黄酒、放黄烟子、吃“十二红”。
详写了放黄烟子和吃“十二红”。
2、“十二红”包括什么?
明确:作者依稀记得有红苋菜、油爆虾、咸鸭蛋。
从端午风俗到咸鸭蛋,作者很自然地引出了本文的主体,为咸鸭蛋的出场预设了一个合理的背景。
(说明:培养学生快速阅读及归纳要点的能力。)
三、研读赏析
1、那么,作者家乡的咸鸭蛋到底是怎样的呢?请大家自读课文2—3段,读完之后告
诉老师,作者是带着怎样的情感介绍家乡的咸鸭蛋的?
明确:自豪。
2、你是从哪些地方体会到这种情感的呢?在文中做好批注。
(小组讨论)
边品边读,附带讲语言特色。
例:①每逢有人问起我的籍贯,回答之后,对方就会肃然起敬:“哦!你们那里出咸鸭蛋!”
明确:肃然起敬这个词原本是指对某个人、某件事十分敬重的意思,而这里显然是大词小用了,一个毫不起眼的咸鸭蛋也能让作者肃然起敬,足见得作者的自豪之情了。

《端午的鸭蛋》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7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szh187166
  • 文件大小0 KB
  • 时间2015-05-29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