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诗词的通感美.ppt


文档分类:文学/艺术/军事/历史 | 页数:约20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20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20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诗词的通感美

眼、耳、鼻、舌、身是人体的五种主要感觉器官,它们分别管视觉、听觉、味觉、嗅觉和触觉。它们有严格的分工,各司其职,一般不能打破生理上的界限。可是在艺术上,作家经过艺术的联想和想象,沟通了五官,使之在感知中相互作用,使意象成为感觉的复合体,让读者获得综合的但又是具体的形象。艺术上这种感觉器官的沟通与转换,叫通感。
通感这种艺术手法并非来自外国,我国早在先秦就有通感的有关论述。《列子·黄帝篇》:“眼如耳,耳如鼻,鼻如口,无不同也。”
《乐记》:”歌者,上如抗,下如坠,止如槁木……累累乎如贯珠。“
《楞严经》:“无目而见“,“无耳而听“,“非鼻而闻香“,“异舌知味“。
《涅槃经》:“如来一根能见色闻声,嗅香别味知法。
钟子期听伯牙弹琴,赞叹说:“美哉!巍巍乎若高山!”“美哉!洋洋乎若流水!”
陆机《拟西北有高楼》:“佳人抚琴瑟,纤手清且闲。芳气随风结,哀响馥若兰。”

、互相绝缘的,而是可以在一定条件下彼此联系、互相沟通的。这是通感产生的现实基础。
、相互作用,这是其生理基础。
,产生了通感。

,即视觉美感与听觉美感相互沟通。
白居易《画竹歌》:“举头忽看不似画,低耳静听疑有声。”
苏轼《夜行观星》:“大星光相射,小星闹若沸。”
晏几道《临江仙》:“风吹梅蕊闹,雨细杏花香。”

黄庭坚《次韵公秉、子由十六夜忆清虚》:“车驰马骤灯方闹,地静人闲月自妍。”
清黄景仁:“隔竹拥珠帘,几个明星切切如私语。”
宋孔武仲《乘风过洞庭》:“半掩船蓬天淡明,飞帆已背岳阳城。飘然一叶乘风度,卧听银潢泻月声。”
听颖师弹琴
昵昵儿女语, 恩怨相尔汝。
划然变轩昂, 勇士赴战场。
浮云柳絮无根蒂, 天地阔远随风扬。
喧啾百鸟群, 忽见孤凤凰。
跻攀分寸不可上, 失势一落千丈强。
嗟余有两耳, 未省听丝篁。
自闻颖师弹, 起坐在一旁。
推手遽止之, 湿衣泪滂滂。
颖乎尔诚能, 无以冰炭置我肠!
、听觉、触觉通感。
杜甫《冬日洛城北谒之帝庙》:“碧瓦初寒外”。
李白《菩萨蛮》:“寒山一带伤心碧。”
刘驾:“促织灯下吟,灯光冷如水。”
李贺:“杨花扑帐春云热,龟甲屏风醉眼缬。”
李绅《红蕉花》:“红蕉花样炎方识,瘴水溪边色最深。叶满丛深殷似火,不唯烧眼更烧心。”
高适《燕歌行》:“杀气三时作阵云,寒声一夜传刁斗。”
李璟《摊破浣溪沙》:”细雨梦回鸡塞远,小楼吹彻玉笙寒。“
李嘉祐《江阴道中》:”无人花色惨,多雨鸟声寒。“
宋祁《玉楼春》:”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

诗词的通感美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20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w447750
  • 文件大小141 KB
  • 时间2018-0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