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汽车产业高速发展下的隐忧
中国汽车产业高速发展下的隐忧
时下,虽然全球金融危机的阴
霾尚未完全散去,世界汽车市场整
体看依然比较低迷,但得益于政府
经济刺激计划的实施和产业振兴规
划的推动,我国汽车市场和汽车产
业却是"风景这边独好",呈现~派
车产销量双双突破1300万辆大
关,超过日,美成为世界最大的汽车
市场和头号汽车生产国.
对于中国汽车迄今为止取得的
巨大成就,国人无不欢欣鼓舞,业内
也充满了无比兴奋和乐观的气氛.
虽然对此的兴高采烈情不自禁,举
办一个诸如"1000万辆汽车下线"
之类的仪式也是很令人愉悦的事,
依笔者看来,还是不宜过于乐观为
,数量上的世界第一
(实际上,关于我国汽车产量居世
车产量按地属原则统计,则中国成
为世界第一不成问题,但若像国外
一
些研究机构是按知识产权或资本
关系归属来衡量,则中国在世界汽
车上排名将大打折扣,与曰,美相比
仍有差距),现在只能说明中国是
汽车大国,离世界汽车强国的距离
,我们还远未
到"弹冠相庆"
国汽车行业保持长期的,可持续的
口程振彪
健康发展,则面对当前汽车行业如
此火热的局面,就应保持一个平静
甚至冷静的心态,更多地进行沉思,
发展观的目光来审视目前中国汽车
产业的发展,则不难发现不少令人
忧虑的隐患和风险(恰如一位曾在
基层长期工作过的国家某部委领导
所言,现在最担心的就是汽车业的
可持续发展问题).诸如现今行业
平均超过40%以上的增速是否正
常和存在泡沫现象,汽车产能是否
过剩,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是否存在
偏差等等,都值得业内有识之士进
,没有人
能撼动汽车产业的支柱产业地位,
如果要说有的话,那只能是它自身,
即只有自己把自己"打倒".从今
往后,摆在中国汽车产业面前的首
要任务,不是把"量"做得更大,而
是如何尽快转变发展方式,探寻永
的辩证方法分析这些问题,并尽可
能地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1汽车行业的"过热"与"泡
沫"之虞
2009年以来,在国家各项经
济刺激政策以及《汽车产业调整
和振兴规划》颁布实施的推动下,
中国汽车产业一扫2008年(特别
是自年末以来)的阴霾,汽车市
场呈现空前的产销两旺繁荣景象,
到年中,许多企业都调高了原先制
定的全年度产销目标,开足马力,
加班加点进行生产,以满足订单的
,行业
产销平均增速超过45%(其中,
产量增幅约为48%,销量增幅约
为46%),创近年来行业发展速度
,2009
年市场上几乎所有的车型都供不应
,甚至连许多经销商
都感到"喜出望外",惊叹"汽车
真是卖疯了"."今年(2009年)
我们的销售情况出乎意料得好,现
在最愁的不是厂家压库,而是提不
到车,没车可卖!"此番境况与超
高增长的2002,2003年之"市场
井喷"现象简直如出一辙,甚至
料也显示,汽车行业已经"偏
热".该部门发出的有关报告称,
汽车行业预警指数2009年第4季
,与第3季度相比上
,这表明汽车行业景气
状况已经出现偏热迹象,产量和库
车市场如此火爆,不能不引起人们
的警觉和深思,防范可能伴随而来
的风险.
因
综合各方面的情况,笔者认
为,促使我国汽车市场2009年高
增长的主要因素:一是2008年
(尤其是下半年)的增幅相对于
2007年较低,以较低的基数与
2009年甚高速的增量相比较,计
算下来,增长率自然就比较高了.
二是得益于我稳较陕发展,社会稳定,民
生改善,国民购买力日渐增强,
"轿车进入家庭"步伐加快,这构
成了包括2009年在内及之后一个
是国家鼓励汽车消费的政策措施
(
购置税减半等)发挥了重大作用,
不仅弥补了应该在2008年实现的
消费缺口,而且也把可能于今后
1~3年才会出现的消费提前到现
,在较大程度上推动了该
年度汽车产销量的大幅度增长.
的忧患
"政策救市"的负面作用
不可"忽视"
从总体和基本面上
各种花的名称图片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