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新领导班子的两条建议.doc给新领导班子的两条建议|第1
十六大为恢复国际共运的民主传统树立了良好实例
《南风窗》:举世瞩目的中共十六大有很多创新。除了在理论上增加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在政治上制定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行动纲领之外,您认为在组织上的创新表现在哪里?
高放:我认为在组织上的最大创新就是大幅度更新了中央领导班子,中央领导人大幅度地年轻化了。中共十六大平稳而又顺畅地解决了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历史中新老班子交替这个老大难问题。顺利实现新老交替,为恢复国际共运的民主传统树立了良好实例。
《南风窗》:您是专门研究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的专家。中共十六大在组织上的新变化,对国际共运会有什么重大意义吗?
高放:我认为有重大意义。自1847年马克思、恩格斯创建第一个共产党起,就确立了党内民主的原则,规定党的领导人通过民主选举产生,有任期,权力受党员和党代表大会制约。1871年第一个工人政权巴黎公社又开创了普选产生国家领导人的先河。1917年俄国建立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之后的头六年,在列宁领导下,社会主义民主制度初步建立。党和国家领导人权力有分工,职务有任期,更替有选举。列宁任人民委员会主席,托洛茨基任,当时列宁主张领导人应该55岁就退下来。由于俄国君主专制传统影响很深,自1924年列宁逝世后,斯大林逐步个人独揽党、政、军三大权,还实行终身制和指定接班人制,从此个人集权制、职务终身制、指定接班人制被误认为社会主义政治体制的正统,以致造成后来苏联、东欧发生剧变的悲剧。斯大林带头搞了第一代个人集权制、终身制和指定接班人制,经过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第二代、第三代,延误了政治体制改革,到戈尔巴乔夫时期又改变了改革的社会主义方向,照搬西方那种多党制,招致苏共覆亡。东欧社会主义各国仿照苏联模式,传到两代也覆亡了。我国过去受苏联模式影响,围绕接班人问题也发生过“文化大革命”、林彪飞逃、“四人帮”等事件,造成政局剧烈动荡。中国共产党充分吸取了中外历史经验教训,这次十六大平稳、顺畅地实现了党的最高领导层的新老交替,这就为恢复国际共运的民主传统树立了良好实例,是党内民主回归政治文明轨道的标志。这个新举措也会在国际上产生深远影响。有的国家共产党领导人已经年届七八十岁,仍然身居高位,肩负重任。我们党的实践经验会证明领导人年轻化,领导人权力有分工、职务有任期、更替有选举,才能使党永远保持青春活力,才能使社会主义国家长治久安。
《南风窗》:这个老大难问题,十六大究竟是怎样解决的呢?
高放:十六大之前,人们对十六大将要产生的中央高层领导班子有过多种多样的估计和猜测。归纳起来无非是小换班、中换班、大换班和不退、半退、全退三种可能性。大会选举的结果却是中央委员会成员大幅度更新,大幅度年轻化,甚至出乎人们的意料。这实在是很大的进步,很大的创新。198个中央委员和158个候补中央委员,全部是建国以后参加学习和工作的,,50岁以下的占1/5,多半是全国多数人不熟悉的新秀。
《南风窗》:这么多新秀究竟是怎么选拔出来的呢?
高放:这个问题提得好,值得我们重视。我在这里郑重推荐大家细读一篇文章,就是2002年11月15日各大报刊出的新华社记者何平、刘思扬合写的《肩负起继往开来的庄严使命——党的新一届中央委员会诞生记》。其中讲到党中央为了选拔新
给新领导班子的两条建议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