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版纳
西双版纳,古代傣语为“勐巴拉那西”,意思是“理想而神奇的乐土”,这里以神奇的热带雨林自然景观和少数民族风情而闻名于世,是我国的热点旅游城市之一。
西双版纳有我国唯一的热带雨林自然保护区,气候温暖湿润,树木葱
茏,蔓藤盘根错节,不少珍禽都生活在这片热带丛林里。傣族人民世代居住在版纳,由于临近泰国、缅甸等佛教国家,小乘佛教在这里深入人心,处处可见充满东南亚风情的佛寺、佛塔,傣族人基本上都是虔诚的佛教徒。
西双版纳,古代叫勐泐,意思是傣泐居住的地方。傣泐,是傣族的一个支系,汉语称为水傣,主要聚居地是西双版纳。据傣文历史资料《泐西双邦》一书记载,勐泐地方古代分布着邦荒、邦帕、邦罕、邦洛、邦绍、邦里、邦兰、邦莫、邦莱、邦盖、邦陇、邦赖等12个傣泐部落。这12个傣泐部落,为与其他民族争夺平坝,结成了一个称为“泐西双邦”的部落联盟组织。12个部落的首领分别组成部落联盟组织泐西双邦的“昆细昆别”,即四大臣与八大臣。这12个大臣分头管理部落联盟的各种事务。
《泐西双邦》还记载说,傣泐王已由天王委封,由后裔继承王位。其中有一代傣泐王突然逝世,后裔却远在异国他乡。机智勇敢的几达沙里受众人委托,带领12个勇士去寻找,恭迎王室后裔回乡继承王位。他们历尽辛苦,把王室后裔接回勐泐,辅佐他登基继位,并用计除掉了他的政敌召真罕,使那位名为召苏婉纳波龙的王室后裔稳坐王位。由于几达沙里及手下12名勇士辅佐傣王继位有功,被分封管理12个邦,并允许他们建立领地——勐以及称为“景”的城池。从此以后,傣泐地方便出现了西双景(12个城池)和众多的勐。勐的首领称为召勐(一个地方之王)。傣历542年(公元1180年),年仅32岁的帕雅真征服了各勐,在勐泐地方建立了景陇金殿王国(又称勐泐国)。宋朝皇帝遣使至景陇(今景洪)颁发虎头金印,命为一方之主,称为景陇金殿王国至尊佛主。明朝年间,朝廷在勐泐地方设立了宣慰使司,统辖勐泐地方各勐。傣历944年,与缅王联姻的第十三代宣慰使召应勐,为替爱妻沥苏宛纳巴读玛备办返乡探望父母的礼品,将所辖的30多个勐(有的说100余个勐者)和12个火圈(统治山区民族的机构)合并成12(“西双”)个承办礼品的单位,各备办一份礼物、让爱妻带回缅甸晋献父母从此,所有田赋机构叫做“版纳”。
版纳传说
1953年成立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区(州)时,各族代表认为“版纳”具有“波海咪纳版塔南干”(各族农民大团结)之意,一致同意沿用“西双版纳”作为自治区(州)的区名。如今的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下辖景洪市、勐每县、勐腊县。,,其中:。有国家级口岸3个,省级口岸1个。有6条公路、1条水路与老挝、缅甸相通,形成水、陆、空全方位开放的立体口岸网络,是面向东南亚的重要通道。州内人口约83万,%,汉族占25%,%,%%。
版纳风景
妩媚傣寨水
泼水节
水中嬉戏
笑对生死
西双版纳的小乘佛教僧侣:西双版纳上座部佛教僧侣主要分为“帕”(沙弥能士)、“都”(比丘)、“祜巴”(长老或都统长老)三个等级。男子七、八岁后被其父母送到佛寺学念经,做预备“帕”,傣语称为“科勇”;予备“帕”学会规定必学的几套经之后,便请好师父,择良辰吉日削发为僧,始称为“帕”;当“帕”年纪达到20岁时,佛学水平有了较大的提高,本人又不愿还俗,经申请并经中心佛寺住持长老同意,可晋升为“都”,当“都”年满30岁,本人愿终生为僧,且佛学造诣已很深,经本人申请并经西双版纳总佛寺、当时的召片领或勐的总佛寺、勐土司同意,可晋升为高僧“祜巴”。
西双版纳傣族佛教建筑:数百年前,小乘佛教传入云南省西双版纳,成为傣族全民信仰的宗教。这里佛寺建筑随处可见,几乎每个村寨都有佛寺,有的佛寺旁还建有佛塔。佛寺、佛塔成了傣族群众生活的中心场地,成为他们心目中的圣殿,佛教建筑艺术也成了傣族人民宝贵的文化艺术财富。
云南历史文化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