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传统文化是一股潜在的力量。它可以让你强大,也可以让你腐朽;可以让一个民族兴盛,也可以让一个民族瓦解。什么样的文化造就什么样的民族。”
文化,其实是一种精神文明。一个民族精神文明的成就体现为它在哲学、文学、艺术上所达到的高度。文化应是一种能将民族精神注入民族血液的力量,应是绵延不息的民族灵魂。
而如今,随着的现代化进潮的席卷,中国传统文化逐渐显现出一种岌岌可危的境地。在现代化纷繁的世界里,传统文化受到的挑战日益增多,她们喘息着那已经变得微弱的声音,在呼唤着人们的对传统文化的重视与尊重。中华的文化,难道就要在这现代化浪潮中被席卷殆尽么?我们的民族灵魂,也要随着这文化的消逝而走向衰弱么? 倘若真是那样,将何其悲矣!
据说在欧洲小镇上,居民们引以自豪的事情不是谈论经济的发达和物质水平,而是在历史上的某某时候,某位伟人曾在此居住过,在小镇上留下了他思想的足迹。小镇居民必精心保存其故居,或为之建造一座纪念堂,恭敬地立上牌碑供人们瞻仰。纪念堂不会因小镇地处静谧、偏僻而荒芜落败,相反会受到镇上世代居民的凭吊与纪念。拜访从不会中断,因为这纪念堂是作为一种文化得以保存,作为小镇的灵魂融入了当地人的血液。这种对自我文化的尊敬与珍视,是能让任何一个外来者在肃穆之下衷心竖起大拇指的。
欧洲这样的纪念堂很多。能“入住”其中的,必是些大文学家、哲学家、思想家,是能支撑起民族文化精神的巨柱,总统之类是没有资格的。文化的力量,使这些祠堂四季充满鲜花,来往凭吊的人络绎不绝;文化的力量,使伟人的故居脱离时光局限而存在,流转出生命之大美;文化的力量,使与之相连的民族精神得以永驻人间……
当华沙街头的长椅上飘扬出肖邦空灵动人的乐曲,当卢梭“手”中的鲜花从棺木中悄露绽放,当这些文化已渗透进其子孙的生活与思想,映照出新一轮的辉煌时,在津津品味五千年传统文化的我们,不觉得有一丝空虚吗?
文化的力量是使人格精神成长,而不应该使民族志趣品味倒退。倘若真是那样,其也就不能称为真正的“文化”。看看如今“偷菜”网站是多么火爆,低俗趣味的小品又是多么流行……被现代潮流席卷的娱乐大众,在享受娱乐的同时,可能早已经忘了中华民族还有五千年的文化精神!还有那最本真,最应保留的民族血脉。
北京胡同里的叫卖声已是无比稀罕。砖瓦的掉落,建筑的拆迁,让这凝固的历史的传统文化变得无比珍贵,甚至是难以寻觅。现代化的高楼大厦取代了原先那静谧的四合院,取代了鸟叫蝉鸣,也让绿树难以寻找一片歇息之地,伸展她优雅葱茏的腰肢。这最庞大的传统建筑文化,何去何从?……
据说,如今中国会做剪纸的人已是稀之又少,剪纸文化的消落不得不说是被现代纷忙的生活所挤下时代的舞台的。现代化的城市让许多手工艺手艺失去了她存在的价值与意义,如果某种艺术行为得不到大众的流行,不能在人们社会生活中占据一席之地的话,他也就会逐渐走向幕后。那么,这些精美的传统手工艺文化,又何去何从?……
如今
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化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