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蒙古族民俗文化.ppt


文档分类:文学/艺术/军事/历史 | 页数:约101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101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101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第五章蒙古族民俗文化

赤峰学院孙国学
第一节蒙古族信仰习俗
第二节蒙古族生活习俗
第三节蒙古族游艺习俗
第四节蒙古族礼仪习俗
第一节蒙古族信仰习俗
藏传佛教传入蒙古地区之前,蒙古族民间几乎没有系统完整的宗教信仰。在民间流行的主要是自然崇拜、祖先崇拜、图腾崇拜、英雄崇拜、萨满崇拜等。
1、自然崇拜
自然崇拜是最原始的崇拜形式之一。原始人认为自然物和自然力有灵魂、精神和无穷的力量。因此他们崇拜和信仰自然物。所谓的最有威力和能保佑平安幸福的自然物质和力量。自然崇拜物由于各民族的生存居住的地理环境而有所不同。
蒙古族的自然崇拜物里主要包括天、地、日月星宿、山水、火、敖包等。
2、祖先崇拜
在蒙古民间宗教中,先祖的亡灵都要受到崇拜。因为古代蒙古人都认为先祖的亡灵们会保佑子孙后代,赐给他们幸福,并且也能和人格化的自然力相抗衡。祖先崇拜是它有长期固定的崇拜对象,并且与崇拜者有血缘关系。先人们尊崇祖先的亡灵,定期举行祭祀,他们用这种仪式来维护宗法制度。因此,先民们特别重视祖先崇拜。
十三世纪初蒙古大帝国建立,统一的蒙古民族形成,以民族的鼻祖成吉思汗为最高的祖先来崇仰。据蒙古传说认为,成吉思汗去世后,在元帝国内部四个地方建立了纪念和崇拜成吉思汗的圣址。时至今日,唯有鄂尔多斯的"八白宫"圣址尚为人所熟知。对成吉思汗的祭奠活动,发端于窝阔台汗时代,完善于元朝年间。忽必烈继位以后,为了表示守制,仍然将其祖父-成吉思汗的偶像安放在富有蒙古民族特点的宫帐之中,并颁布圣旨,向成吉思汗四时献祭,规定祭礼的详文细则。
成吉思汗祭祀
1277年,成吉思汗在征讨西夏途中病逝,部下按蒙古族传统进行遗体秘葬的同时,遵其遗言将衣冠等遗物运到鄂尔多斯高原伊金霍洛旗安葬。成吉思汗陵平日殿内圣灯长明,祭祀不断,是蒙古族的圣地,每年‘春祭’,都有成千上万的蒙古族人前来祭拜。
成吉思汗祭祀每年正月初一举行首祭和敬献圣灯仪式。此外,每年有大祭四次,分别为农历三月二十一日的查干苏鲁克祭,五月十五日的淖尔祭,九月十二日的禁奶祭,十月初三的皮条祭,这四次大祭各在春、夏、秋、冬四个季节,史称为四时大祭。
春季查干苏鲁克大祭每年从农历三月十七日开始一直延续到三月二十四日,农历三月二十一日,是成吉思汗陵查干苏鲁克大典(“春祭”)的主祭日。仅这一天上午前来祭拜的各界人士就超过3万人次。”
祭祀日,来自内蒙古以及其他地区祭拜的人流不断涌向成吉思汗陵。人们身穿传统的蒙古族服装,带着酥油、砖茶、羊肉等供品祭拜自己的祖先。
在歌颂成吉思汗的长调声中,祭拜的人流缓缓进入成吉思汗陵后殿安放成吉思汗及其夫人灵柩的灵包前,跪拜在供桌前。供桌后是一字排开的成吉思汗“八白室”(八个白色的毡包)。黄色绸缎罩面、金色宝顶耸立的灵包内,供奉着成吉思汗和夫人的灵柩及遗留的圣物。
2005年,成吉思汗祭祀被列入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近几年,政府投入巨资对成吉思汗陵进了大规模维修,旨在传承成吉思汗祭祀这一蒙古族原始文化的代表。目前,伊金霍洛旗的部分学校已开设祭祀课程,着手培养年轻祭祀主持人。

蒙古族民俗文化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101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s0012230
  • 文件大小4.93 MB
  • 时间2018-05-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