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走停停 走走停停,风景更好
——2009年高考最后阶段复习漫谈
一、最后阶段的复习任务解读
(一)在仅剩不多的时间里,合理安排每天的复习内容,提高冲刺效率。
2、结合时政热点,联系史实,提高解题能力
1、进行重点问题、薄弱环节的整理、归纳和复习,做到不模糊、不含混
3、每天保证一定时间的强化综合训练,练时间,练感觉
(二)放松心态,积极应考
二、备考策略
(一)关注命题导向
1、文明史观的引入:“文明史观”认为,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从本质上说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历史,人类创造、积累文明的过程及其所获得的成果是历史的基本内容。
如2008年全国卷一第14题官督商办的中国民用企业、第16题陕甘宁边区的民主选举制度、第20题日本的文明开化的文化政策、第37题中国科举制度与英国文官制度,体现了尊重、理解并吸收各国优秀的文明成果的文明史观。
(1)纵向
农耕文明(新石器时代,青铜时代,铁器时代)
工业文明(手工工场时代,蒸汽时代,电气时代,信息时代)
(2)横向
政治文明人类社会在政治生活领域里的文明。从专制到民主。
经济文明:人类社会在经济生活领域里的文明。从传统农业到工业文明。
精神文明:人类社会在思想领域里的演进。从迷信愚昧到科学化、理性化。
文明史观梳理
二、备考策略
(一)关注命题导向
2、全球史观的引入:“全球史观”是将人类社会的历史作为一个整体来看待,它从世界历史的整体发展和统一性方面观察历史。
如2008年全国卷第13题的在华美国人士评论中国近代著作,第17题美国《时代》周刊的评论,第21题美国经济危机波及世界,注重全球视野,考察中国与世界,局部地区与世界的关联,突出考察了用整体史观来理解历史的思维。
全球史观梳理
中国古代文明对西方文明进步的影响及相互关系
西方近代文明对中国社会进步所产生的影响
经济全球化给中国和发展中国家带来的机遇和挑战
二、备考策略
(一)关注命题导向
3、现代化史观的引入:“现代化史观”是以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的演进为纵向发展线索,政治民主化进程和经济工业化进程是其核心,重点强调人类历史纵向发展的历程。
如2008年全国卷第15题梁启超批判““科学万能说””、第19题工业社会形成与发展、第20题日本文化开化政策的影响则是现代化范式下的新颖视角考察。
现代化史观梳理
政治现代化(包括政治民主化、法制化等)
经济现代化(包括工业化、市场化等)
思想文化现代化(包括人类思想的理性化、科学化等)
社会生活现代化(包括城市化、服饰现代化等)
二、备考策略
(二)关注史学研究的方法和史料的应用
1、按形式分:实物资料、文献资料、口述资料、音像资料。
2、按价值分:
①第一手资料、直接资料、原始资料;
②第二手资料、间接资料。
材料一:汉朝司马迁撰写的《史记》,是中国第一部以人物为中心的纪传体的通史。它为后人提供的许多关于黄帝、大禹所处时代的社会情况。
材料二: 1937年12月,日本法西斯分子在南京制造了骇人听闻的大屠杀,李秀英是当时对日本军人进行抗暴后幸存下来的中国女性。几十年来李秀英一直用自己脸上的伤痕控诉着日军的暴行,最近江苏省已将这一段史实编入了小学教材。
(1)材料一中《史记》是否可以作为研究黄帝时期的原始资料?请阐述你的理由?(3分)
(2)材料二中的口述资料是否可以作为研究南京大屠杀的第一手资料?理由是什么?(3分)
不可以。
理由:司马迁与他们不是同时代人,黄帝和大禹的年代没有文字,关于当时的情景也是一代一代留下来的传说而已。(3分)
可以。理由:通过南京大屠杀当事人受害者亲自口述而公诸于世的。(3分)
走走停停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