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控制
检验前
检验申请、患者准备、标本采集(时间、
代表性、量、合乎要求) 、标本运送
检验中
检验后--- 结果审核、结果解释
第1页/共68页
临床血液学
临床体液学
临床化学
临床免疫学
临床微生物学
临床输血
第2页/共68页
临床血液学检验
第3页/共68页
第4页/共68页
白细胞计数: ~10 ×109/L
白细胞分类: 中性粒细胞:52~77%
单核细胞: 3 ~ 8 %
淋巴细胞: 20~ 40 %
嗜酸细胞: ~ 5 %
嗜碱细胞: 0 ~ 1 %
红细胞计数:男:~×1012/L ;女:~5×1012/L
血红蛋白: 男: 120~160 g/L ; 女: 110~150 g/L
红细胞压积:男: 43 ~ 53% ; 女: 37 ~ 47%
血小板计数:100~300×109/L
第5页/共68页
临床意义
白细胞计数增高,提示细菌感染。
白细胞计数降低,提示病毒、伤寒感染。
(化疗病人细菌感染白细胞总数不一定升高,但中性粒细胞升高)
CRP可用来鉴别细菌和病毒感染
第6页/共68页
CRP的临床用途
1. 鉴别细菌和病毒感染
CRP升高,提示细菌感染; ≥100 mg/l提示败血症或侵袭性感染等严重感染。
CRP < 10 mg/L,提示病毒感染。
2. 动态监视病程
在疾病发作后六小时CRP含量即迅速升高,持续的时间与病程相仿,一旦疾病恢复,CRP含量迅速下降,对临床有一个先驱预报作用。若CRP持续升高或再度回升提示必须予以重视。
3. CRP与心血管疾病密切相关
用于心血管疾病危险性评估时, hs-CRP > mg/L为高度危险
第7页/共68页
血常规的影响因素
若要进行比较性测定,应尽量在同一时间采血,不同时间的细胞数可能有较大的变化。
一些生理性因素(饭后、运动等)会引起白细胞升高。
由于血小板极易凝集,采血者应首先采集常规血,其次为出凝血、血沉,最后才是生化免疫。
静脉血与末梢血的区别
第8页/共68页
2. 疟原虫检查
适用对象:
无规律发热、寒战而伴脾、肝肿大及贫血者。
标本采集时间:
间日疟及三日疟患者应在发作后数小时采血,此时,早期滋养体已发育至易于鉴别形态的晚期;恶性疟患者,应在发作后20小时左右采血
第9页/共68页
3. 红细胞沉降率测定
参考范围: 男:< 20 mm/h ; 女:< 15 mm/h
临床意义:
增快见于:
1)生理性:年幼小儿、经期、妊娠。
2)病理性:急性炎症、活动性结核病、风湿热、恶性肿瘤、组织变性或坏死性疾病(如心肌梗死、胶原病)、严重贫血、白血病、多发性骨髓瘤、严重急性感染、肾脏疾病等。
第10页/共68页
常见检验指标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