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内容
简介
作用机理
用法用量
药物相互作用
不良反应
第1页/共21页
华法林简介
华法林钠
维生素K1
药动学:
,进食对吸收无影响,生物利用度100%
~24h起效,抗凝的最大效应时间为72~96h
,%
应用:
第2页/共21页
第3页/共21页
作用机制(一)
华法林通过抑制维生素K环氧化物还原酶,阻止维生素K还原形式KH2的形成。
KH2通过对维生素K依赖性凝血因子Ⅱ、Ⅶ、Ⅸ、Ⅹ氨基末端谷氨酸残基的γ-羧化作用,使其具有生物活性,促进凝血因子结合于磷脂表面,加速凝血过程。
除此之外香豆素类药物尚能抑制抗凝蛋白调制素C和S 的羧化作用。
第4页/共21页
作用机制(二)
香豆素类药物抗凝作用能被低剂量的维生素K1拮抗。维生素K1在肝脏中的储积使维生素K环氧化物还原酶通过旁路起作用。应用大剂量的维生素K1治疗(通常>5mg),通过启动维生素K环氧化物还原酶旁路,能在一周内引起华法林抵抗。
第5页/共21页
作用特点
、停药后作用持续时间长
(直到维生素K依赖性因子逐渐恢复到一定浓度后抗凝作用才消失)
(因为华法林不能加快原来已经合成因子Ⅶ的清除,高的初始剂量反而会因为蛋白C和蛋白S的合成减少和迅速清除而导致用药初始阶段呈高凝状态,甚至出现血栓并发症。)
第6页/共21页
第7页/共21页
抗凝治疗强度与血栓和出血事件
Hylek EM, Skates SJ, Sheehan MA, Singer DE. An analysis of the lowest effective intensity of prophylactic anticoagulation for patients with nonrheumatic atrial fibrillation. N Engl J Med 1996;335:540–6.
第8页/共21页
用法用量
(ACC)和美国心脏病学(AHA)指南中建议华法林初始剂量为5~10 mg,但是与西方人比较,亚洲人华法林肝脏代谢酶存在较大差异,因此剂量低于西方人。
,华法林的维持剂量大约在3 mg。通常不主张给负荷剂量,建议平均初始剂量为3 mg, 5~7 d后国际标准化比率( INR)。
,如老年、肝功能受损、充血性心力衰竭和出血高风险患者高出血危险的患者,初始剂量应低于3 mg。
第9页/共21页
用法用量
~ 3 天后凝血酶原时间( P T) 出现变化。要迅速抗凝必须同时合并使用普通肝素(U F H) 或低分子量肝素( L MW H) , 且U F H 或L MW H 与华法林交叉使用至I N R 达到治疗范围至少2 天。
(如慢性心房颤动) , 则不需同时使用U F H 或L MW H 。
缺乏或存在其他易栓倾向, 应在华法林治疗的同时加用U F H 或L MW H ,以防止由于华法林介导的维生素K 依赖性抗凝蛋白减少引起的早期高凝状态。
第10页/共21页
华法林临床使用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