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经济区的地理位置十分重要,它地处全国的中心,位于我国东、中、西部三大地带的交会处,我国主要的铁路、公路干线和第二条亚欧大陆桥都贯通其中,交通优势十分突出,具有承东启西、连通南北的枢纽作用。“中原经济区在沟通南北、连接东西、对内对外开放和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欧继中表示,而且,国家促进中部崛起规划布局的“两纵两横”经济带的陇海经济带、京广经济带和京九经济带位于这一区域,是推动区域发展的桥梁和纽带。“
中原的特长:
地理与气候:物华天宝。天下之中,大平原,气候适宜。
历史人文:人杰地灵。中华文化与华夏文明的发源地,历史上长期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中原文化为中华文化的根源与主体,根在中原—民族之根,文化之源。
所以,国家战略资源:人口、中华文化、粮食、交通通讯、能源原材料等集中原于一身。
基于此,中原经济区在中国的定位应为:
1. 民族圣地。中华文明的发源地,中国传统文化与创新的核心区。民族之根,文化之源,心灵故乡,精神家园。形成中华民族的根本凝聚力和向心力。
2. 国家心脏。打造中国强健的心脏,为中国崛起提供强大的动力,成为继珠三角、长三角、环渤海后的中国内陆核心增长极,使中原、环渤海、长三角所构成的三角区域成为中国的核心区。
基本方针:
一个目标:以提高民生质量为根本目标,以现代城镇化为提高民生的根本途径,以创新(改革与开放)为提高民生的根本动力。
两个基础:以现代农业核心区和传统文化与创新核心区的建设作为实现城镇化的两个基础。
三大支柱:以能源及原材料基地、现代制造业及高新技术产业、交通物流及商业旅游业的建设作为实现城镇化的三大支柱。
中原经济区的范围与结构:
范围:河南整体、晋南、冀南、鲁西、苏北、皖北、鄂西北等(见图)。
结构:一极三层结构(见图)。以郑汴为核心极,中原城市群为核心层,这位为紧密层和辐射层。
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我国地处亚欧大陆的东南部,地势西部高而东南低,西部多高山和高原,东部沿海多丘陵和平原,形成一个以西南部的青藏高原最高,由西向东逐级下降的阶梯状斜面。由两列山岭组成的地形界线,将我国地形明显地分成三级阶梯。西面一列是昆仑山—祁连山—岷山—邛崃山—横断山脉,简称“昆仑线”。东面一列是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线,简称“兴安线”。被“昆仑线”包围的青藏高原属第一级阶梯,平均海拔约
4500米,是世界上最高的大高原,号称“世界屋脊”。高原上分布着一系列雪峰连绵的巨大山脉,山岭间镶嵌着辽阔的高原和盆地。越过“昆仑线”,即青藏高原的北缘和东缘,地面迅速下降到1000—2000米之间,局部地区在500米以下,属第二级阶梯。它是由一系列的高山、高原和被它们包围着的盆地所组成。如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云贵高原以及塔里本盆地,海拔大都在1000—2000米之间,准噶尔盆地、四川盆地的大部分则下降到500米以下。高原盆地之间的阿尔泰山、天山的海拔都超过4000米,阴山和秦岭也在2000米以上。在“兴安线”以东,地势突降到500米以下的第三级阶梯,主要由宽广的平原与丘陵所组成。如东北平原、华北平原和长江中下游平原的海拔都在200米以下。这些平原的边沿分布破碎的低山丘陵,如东北平原东缘的长白山脉,华北平原东边的山东丘陵,长江中下游平原以南的江南丘陵等。从这一级阶梯往东是大陆向海洋延伸
地形地势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