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沈从文
一、传奇人生
原名沈岳焕,
出生于湖南湘西凤凰县,。
1、顽童与小兵
2、作家——教授——文
物学家
张兆和,现代女作家。1932
年毕业于中国公学大学部外语
系。毕业后任中学教师,1949
年就读于华北大学二部。后历
任北京师范大学附中、师大二
附中教师。《人民文学》编辑。
1941年开始发表作品。著有短
篇小说集《湖畔》、《从文家
书》等。
二、“乡下人”的文化立场
我实在是个乡下人。说乡下人我毫无骄傲,
也不在自贬,乡下人照例有根深蒂固永远是乡
巴佬的性情,爱憎和哀乐自有它独特的式样,
与城市中人截然不同!他保守,顽固,爱土
地,也不缺少机警,却不甚懂诡诈。他对一
切事照例十分认真,似乎太认真了,这认真处
某一时就不免成为‘傻头傻脑’,这乡下人又
因为从小飘江湖,各处奔跑,挨饿,受寒,身
体发育受了障碍,另外却发育了想像,而且储
蓄了一点点人生经验。(《从文小说习作选》代序)
“我们家乡所在的地方,一个学习历史的
人会知道,那是‘五溪蛮’所在的地方。这地
方直到如今,也仍然为都会中生长的人看不上
眼的。假若一种近于野兽纯厚的个性就是一种
原始民族精力的储蓄,我们永远不大聪明,拙
于打算,永远缺少一个都市中人的兴味同观
念,我们也正不必以生长到这个朴野边僻地方
为羞辱。”——《记胡也频》
乡下人身份的表白不仅是沈从文对生命根
源和自我角色的认知,是其自我意识和自我想
象的独特表达,更体现了其独异的文化价值
观——对城市及现代文明的批判性反思。
在沈从文的话语体系中,乡下与城市是对
立的,乡下是自然的代称,它是原始的,自然
的,未经规范的;所有生命,皆遵循自然的法
则,强胜弱汰;而都市则代表着现代文明,它
虚伪,诡诈、物质化,有违自然人性。
“城市中人生活太匆忙,太杂乱,耳朵
眼睛接触声音光色过分疲劳,加之多睡眠
不足,营养不足,虽俨然事事神经异常尖
锐敏感,其实除了色欲意识和个人得失以
外,别的感觉官能都有点麻木不仁。这并
非你们的过失,只是你们的不幸,造成你
们不幸的是这一个现代社会。”
——《从文小说习作选》代序
三、文学理想: 从人性的角度,探求民族品德的消失与重造
这世界上或有想在沙基或水面土建造崇楼杰阁的
人,那可不是我。我只想造希腊小庙。选山地作基
础,用坚硬石头堆砌它。精致、结实、匀称,形体虽
小而不纤巧,是我理想的建筑。这神庙供奉的是人性。
我要表现的本是一种“人生的形式”,一种“优
美、健康、自然,而又不悖乎人性的人生形式”。
——《从文习小说作选》代序
四、文学图景: 湘西与都市的对立世界
1、湘西世界:
以抒情的笔调,展示湘
西社会“人生情感的素
朴,观念的单纯,以及环
境的牧歌性。”(《凤
子》)
《边城》:支撑湘西世界的柱石
(1)《边城》的创作及
主要内容。
(2)创作动机
①造一座希腊小庙
“这作品原本近于一个小房子
的设计,用料少,占地少,希望
他既经济而又不缺少空气和阳光。”
第一,化外之境,时代主潮之外的一块飞地。
第二,自然美景,陶养人性的洞天福地。
第三,风俗醇厚,理想社会模式的样板。
汪曾祺说:“‘边城’不只是一个地理概念,意思
不是说这是个边地的小城。这同时是一个时间概念,
文化概念。‘边城’是大城市的对立面。”
沈从文介绍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