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与要求】
1、掌握发热原因、体温正常值及其临床意义。
2、了解发热的伴随症状。
[教学内容]
第一节发热
一、发热的概念
1、体温调节:赖于体温调节中枢,使机体的产热和散热保持动态平衡,且恒定于36~37℃之间。
2、正常值:~℃;~℃;腋温36~37℃。
3、发热:简单地说就是体温超过正常范围。但病理生理上是致热原作用于体温调节中枢,使产热↑,而散热↓,使体温在高水平线上进行调节的过程。
二、病因:临床上分为两类
1、感染性发热:是引起发热的主要原因,由各种病原体引起的感染。如细菌、病毒、支原体、立克次体、真菌、螺旋体、寄生虫、衣原体等,其中以细菌最多见,其次是病毒。
2、非感染性发热:
⑴无菌性坏死组织:
⑵变态反应:
⑶内分泌代谢疾病:
⑷体温调节中枢功能失常:
⑸某些直接导致皮肤散热减少的疾病:
⑹植物神经功能紊乱:
三、发热机理:主要是致热原作用于体温调节中枢,使体温调定点上移而发热。
四、临床表现
1、发热的过程:一般分为三个阶段,即:
⑴体温上升期:
⑵高热持续期:
⑶体温下降期:
2、临床分度:根据体温升高的程度不同分为:~38℃;~39℃;~41℃;超高热>41℃。
稽留热
3、热型:
⑴稽留热:
弛张热
⑵弛张热
楼顶发光字报价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