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影子银行体系及其其对商业银行影响探析.doc


文档分类:论文 | 页数:约8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8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8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影子银行体系及其对商业银行的影响探析
摘要:近年来。影子银行在我国迅速发展起来,在一定程度上推进了商业银行的业务创新,扩大了中间业务收入,弥补了商业银行业务的覆盖不足。但同时影子银行通过各种方式套取了银行的资金,扭曲了金融资源的配置效率,规避了监管,抵消了央行调控效果,放大了商业银行的系统风险。本文对影子银行的定义、影子银行对商业银行的影响等进行了深入的剖析,并从国家、监管部门和银行的角度,分别提出了应对影子银行体系的一些建议。
关键词:影子银行;商业银行;理财产品
一、影子银行的界定
中央银行产生之初就被赋予基础货币的提供者和信用货币约束者的职能,传统观点也一直认为央行能够有效控制整个经济系统的货币供应量,认为货币供给外生。后来,央行逐渐发现货币供应量指标与实体经济变量的关系越来越弱。依据货币供应量进行的宏观调控效果越来越不明显,造成这种情况的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央行没有能够将那些创造信用和流动性的非银行机构纳入到传统的货币控制范围。这些央行无法控制其信用扩张和流动性的机构被称为准(类)银行、平行银行或者影子银行。
影子银行体系脱离了传统的“商业银行-存款准备金-中央银行”模式,平行的创造出了一种新的信用创造模式:“影子银行-抵押品扣减率-私人金融机构”,在这种模式下,影子银行不缴纳准备金,不保持资本充足率,不受信贷规模控制。不受制于杠杆率,因此比商业银行更具有信用创造优势。但是这种优势是建立在流动性弱、集聚风险大、破坏性强的基础上的;另外,影子银行的最终资金融出方是私人金融机构,而不是具有最后贷款人性质的中央银行,因此,一方面,影子银行的无限信用扩张能力没有有效的约束,造成风险无限集聚扩大,一旦有什么风吹草动,容易发生违约;另一方面,由于缺乏最后贷款人和存款保险保护,其违约后将得不到有效救助。一旦违约将导致比商业银行破产更严重的后果。
影子银行概念于2007年在美国被提出之后,关于影子银行内涵和外延的争议一直持续不断。在美国,比较一致的看法是影子银行几乎包括全部市场信用机构:投资银行、对冲基金、货币市场基金、债券保险公司、结构性投资工具(siv)等非银行机构。在国内,对影子银行的划分争议较大,主要有两种观点:一种观点认为应该按照产品线和业务线来界定影子银行,认为只要涉及借贷关系和银行表外交易的业务都属于
“影子银行”,主要包括两部分:一部分是不受监管的证券化活动,包括银信理财、委托贷款以及小额贷款公司、担保公司、信托公司、财务公司和金融租赁公司的业务;另一部分为不受监管的民间金融。包括地下钱庄、民间借贷和典当行等。另一种观点认为应该按照机构来界定影子银行。认为影子银行是游离于银行监管系统之外的机构,因此银行体系内受到严格监管的银信合作、委托贷款、理财产品等业务不属于影子银行体系,同样受到严格监管的信托业也不属于影子银行体系。第一种观点为银行系统外专家持有,而第二种观点多为银行系统内专家所认同。由此可见,这两种观点的核心分歧就是银行理财产品、委托贷款及银信业务该不该纳入影子银行体系。
笔者认为,影子银行的界定不应该拘泥于机构界限、监管与否和业务品种的划分,而应该有一个明确的标准。本文认为只要能够创造信用,但不向央行缴纳准备金的业务或机构都被界定为影子银行体系。这一标准界限分明,具有一定的可操作性。按照这一标准,银行理财产品中,银信合作理

影子银行体系及其其对商业银行影响探析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8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nb6785
  • 文件大小0 KB
  • 时间2015-05-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