决战中考2018物理题型解读与解答技巧
专题十:与滑轮(组)相关计算类题解答技巧
:与滑轮(组)相关计算题是常考题型,占有的分值比例较高,故打好此类题型解题方法对做好应考准备工作具有实际意义。
(组)有关的考题主要分为三个方面:(1)力的问题;(2)动力移动距离问题;(3)效率问题。
(1)力的问题:可以省力,也可以改变力的方向。使用滑轮组时,有几段绳子吊着物体,提起物体所用的力就是物重的几分之一,即(条件:不计动滑轮、绳重和摩擦);如果不忽略动滑轮的重量则:。
(2)动力移动距离问题:动力移动距离和重物移动的距离h的关系是:使用滑轮组时,滑轮组用n段绳子吊着物体,提起物体所用的力移动的距离就是物体移动距离的n倍,即S=nh。(n表示承担物重绳子的段数)
(3)效率问题:机械效率的计算题是中考的常考题型,同学们只要把握机械效率计算题的解题技巧,准确地辨析哪个力做的功是有用功,哪个力做的功又是总功,就能正确快速地解题。机械效率计算公式:。
1)竖直方向提升物体:(h为物体提升高度,F为拉力,S为绳子自由端走的距离)。
2)水平方向拉动物体:(f为摩擦力,l为物体移动距离,F为拉力,S为绳子自由端走的距离)。
:(h为斜面高,S为斜面长,G为物重,F为沿斜面对物体的拉力)。
技巧一:简化法
简化法:这种方法是把题目中的复杂情境或复杂现象进行梳理,找出题目中的相关环节或相关点,使要解决的复杂的问题突出某个物理量的关系或某个规律特点。这样使复杂得到简化,可以在计算解答的过程中减少一些混淆和混乱,把要解答的问题解决。
【例题展示】
例题1(2017•德州)如图所示的滑轮组中,动滑轮重1N,小强用6N的拉力F通过该滑轮组匀速拉起重10N的物体,,额外功和机械效率分别是( )
。
、% 、% 、% 、%
【解析】(1)题目没有指明不计摩擦和绳重,因此是需要计摩擦和绳重,此时额外功不能直接计算,需要用总功减去有用功得到,W总=FS,W有用=Gh,W额=W总﹣W有用;(2)根据求出机械效率。
解答:(1)由图知,n=2,拉力端移动距离s=2h=2×=,W总=FS=6N×=,
W有用=Gh=10N×=4J,W额=W总﹣W有用=﹣4J=;
(2)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答案】C。
【跟踪训练】
1.(2017•滨州)(多选题)在斜面上将一个质量为5kg的物体匀速拉到高处,如图所示,沿斜面向上的拉力为40N,斜面长2m、高1m;把重物直接提升h所做的功作有用功(g取10N/kg)。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拉力和摩擦力三个力的作用;
;
%;
2.(2017•伊春)分别使用定滑轮、动滑轮、两个定滑轮和两个动滑轮组成的滑轮组,匀速提升同一物体到同一高度处,其机械效率分别为η定、η动、η组(不计绳重和摩擦,设每个滑轮质量相等),则下列选项中正确的是( )。
<η动<η定 <η定<η组 <η动<η组 <η组<η动
3.(2017•杭州)如图所示装置,在水平拉力F的作用下,物体M沿水平地面做匀速直线运动,已知弹簧秤读数为10牛,物体M的运动速度为1米/秒(若不计滑轮与绳子质量、绳子与滑轮间的摩擦、滑轮与轴间摩擦),那么在此过程中( )。
;;
;
4.(2017•福建)如图所示,用相同的滑轮安装成甲、乙两种装置,分别用F1、F2匀速提升重力为GA、GB的A、B两物体,不计绳重和摩擦。若GA>GB,则η甲η乙;若FA=FB,则GA GB。(选填“>”、“<”或“=”)
5.(2017•天水)如图为测量滑轮组机械效率的实验装置,钩码总重为6N。
(1)实验时应竖直向上拉动弹簧测力计,;
(2)若钩码上升的高度为10cm,该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
(3)若仅增加钩码的质量,则该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将(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6.(2017•济宁)小可在A端用如图所示的动滑轮匀速提起200N的水桶,若不计绳重、滑轮重及摩擦,则人拉绳子A端的动力为 N;实际测量A端的拉力为110N,不计绳重及摩擦,则滑轮重为 N。
7.(2017•德阳)某建筑工地用如图所示的滑轮组提升重物,工人对绳的拉力F
决战中考2018物理题型解读与解答技巧专题十:与滑轮(组)相关计算类题解答技巧(原版)(全国版)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