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文化论文英语国家文化论文:
唯英语教育
[摘要]19世纪80年代到20世纪20年代,美国联邦政府轰轰烈烈地开展了以“唯英语教育”为主要特征,旨在“拯救”土著印第安人的强制同化运动。在欧裔美国白人的意识形态中,英语是美国整个文化传统的象征,是美国社会“重实际”“讲自立”主流价值观的传输者,因此改良运动者在印第安寄宿学校强行推进了“唯英语教育政策”。在改良运动者看来,“唯英语教育”是消灭印第安人原有“野蛮”文化,使“蒙昧”的印第安人有机会得以文明开化,并步入美国社会主流文化的唯一途径。由于美国强制同化时期的“唯英语教育”的本质是文化侵略及文化毁灭,目标违背民族同化的客观规律,手段强硬,实施过程中方法不切合实际,最终以失败告终。
[关键词]美国印第安人,强制同化,唯英语教育,寄宿学校,语言政策
一、唯英语教育政策产生的背景——《道斯法案》的颁布
1887年2月8日,美国国会通过了由马萨诸塞州参议员,时任参议院印第安事物委员会主席的亨利·道斯(Henry Dawes)提交的《1887年土地分配法》(1887 General Allotment Act),即著名的《道斯法案》(Dawes Act)。该法案共有11款,主要内容可以概括为以下四点:1,解散原法律实体印第安部落,解除原有印第安部落与部落成员之间的关系;2,授权总统将印第安保留地的土地按份额分成若干份分配给原居住在保留地的部落成员个人持有,每户户主可分地160英亩,18岁以上单身或18岁以下孤儿可分地80英亩,其他18岁以下或将在分地前出生的可分地40英亩,联邦政府对份地享有25年的托管权;3,授予接受份地的印第安人为美利坚合众国公民;4,联邦政府有权将分配剩余的土地出售给白人定居者,所得资金用于“教育与开化”印第安人。
《道斯法案》支持者的目的有三:1,终结印第安人原有的部族生活方式;2,使印第安人能够领受文明的恩赐;3,保护印第安人对剩余土地的持有。支持者们对此欢呼雀跃,认为法案的实施将彻底打破印第安人与部落的联系,将印第安人带上文明开化之路。
《道斯法案》是美国强制同化印第安人时期(19世纪80年代——20世纪20年代)的标志性文件。强制同化时期,印第安改良运动积极分子实践了土地分配,并将国家法律条例及法律保护扩展至印第安人,但如何将这些“幼稚的人”纳入他们完全陌生的法律、道德、文明、政治的大概念下还是个问题。因此,改良运动者转向教育,提出必须教给印第安人知识、价值观、道德观念和习俗。改良运动者的想法始于他们对公立学校同化功能的认识,在他们眼中学校是一柄可以吞并那些阻碍国家命运的少数民族及其意识形态的理想工具。就这样,印第安人政策制定委员会提出以下问题:“如果公立学校是我们美国文明的荣耀,那为什么不将其赐予我们国家红种人的5万蒙昧孩童,让他们也能够充分享有它的恩惠,并借此快速走出数世纪的无知?”
为实现同化印第安人后代的目的,三类教育机构如雨后春笋般兴起,分别是保留地走读学校、保留地寄宿学校及保留地外寄宿学校,强制同化时期的印第安教育机构以保留地外寄宿学校为主要特征。保留地走读学校在运行一段时间后,由于无法使学生脱离本族生活方式的影响而逐渐受到改良运动者的冷遇,于是,改良者们又转而将希望寄托在保留地寄宿学校上,他们力图通过高竖围墙,取消假期来消除学生与本族人的联系
英语文化论文英语国家文化论文:唯英语教育(DOC 论文)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