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青少年时代的凯末尔
(一)、凯末尔的成长经历
凯末尔又译基马尔(1881—1938),全名是穆斯塔法·凯末尔·阿塔图尔克,土耳其共和国的缔造者,首任总统(1923—1938)。1934年,大国民议会为表彰他对土耳其人民的贡献,授予他“阿塔图尔克”(土耳其之父)称号。
1881年凯末尔诞生于巴尔干半岛南端美丽的爱琴海城市萨洛尼卡的一个中等犹太木材商家庭,母亲是虔诚的穆斯林,父亲阿里·李查曾经是一名帝国政府海关的低级官员。
在凯末尔的童年时代,奥斯曼帝国已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以素丹为首的专制统治集团的无能和卖国,奥斯曼民族的屈辱,外国人的跋扈,在整个奥斯曼帝国已表露得很明显,特别是巴尔干地区的政治动乱,冲垮了他的家庭赖以为生的木材生意,父亲经受不住这个打击,在凯末尔7岁时,不幸身染重病,虽耗尽家中资财,仍在凯末尔小学未毕业时忧郁病逝。凯末尔只好跟着母亲投奔乡下的舅舅,放羊看田,吃了不少苦,也磨炼了他坚忍不拔的意志。
凯末尔从小酷爱军事,似乎对军事有着一种天生的悟性。12岁那年,他违背母亲的意愿,偷偷考入萨洛尼卡的军事学校,开始了他向往已久的军旅生涯。他聪慧、勤奋、为人正派,很受老师的喜欢。有位同名的数学老师干脆不叫他的本名穆斯塔法,而是称呼他凯末尔(土耳其语“正义”的意思)。在军校学习期间,除军事课程外,他对数学、化学、历史、文学都有浓厚的兴趣。他立下宏愿,要读尽天下的好书,以历史上的英雄人物为自己的楷模,长大后成为国家民族的栋梁之才。
18岁时,他考进伊斯坦布尔军事学院深造,这时的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已经是日落西山,沦为西方列强欺凌争夺的半殖民地。青年凯末尔的爱国主义意识被唤醒,他如饥似渴地阅读伏尔泰、卢梭、孟德斯鸠等法国启蒙学者的著作和土耳其诗人凯马尔的爱国诗篇,进一步认识到封建领主的贪婪残暴,民族压迫的深重与素丹专制制度的野蛮落后。这些思想为凯末尔以后的革命和改革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由于传播反对专制的新思想,1905年凯末尔以上尉军衔从军事学院毕业时,遭到了放逐式的派遣,驻防在国内外各种社会矛盾都很集中的大马士革。
一、青少年时代的凯末尔
(一)、凯末尔的成长经历
1、1881年,凯末尔出生在巴尔干半岛萨洛泥卡,
生活在奥斯曼帝国封建专制统治之下;
2、进入新式小学读书;
3、父亲早逝后投奔乡下的亲戚家,艰难度日;
4、12岁考入当地军校,接受职业军事教育
5、24岁时,毕业于伊斯坦布尔的陆军大学
6、毕业后,放逐式派遣至大马士革;
“为了拯救国家,没有其他的办法,只有摧毁从政府机器到国民精神的一切,并树立新的东西。”——凯末尔
凯末尔历经曲折磨难但志存高远,
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二)军界崭露头角
1、背景:一战爆发后,土耳其加入同盟国作战
2、影响:
(1)充分显示凯末尔的军事才能
(2)保卫了帝国首都伊斯坦布尔,为奥斯曼帝国赢得惟一胜利
(3)给凯末尔带来了荣誉与晋升, “伊斯坦布尔大救星”
——达达尼尔海峡战役
二、领导土耳其民族独立革命
1、背景:
一战战败,协约国妄图肢解土耳其,
土耳其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2、措施:
思想:不独立、毋宁死
组织:召开大兼国民军总司令
军事:凯末尔身先士卒,亲临战场指挥
1918年10月底,奥斯曼帝国被迫签订丧权辱国的停战协定,昔日的属地被协约国瓜分得干干净净。老谋深算的英国还鼓动奥斯曼帝国的周边国家,妄图将它肢解分裂。
1920年6月,希腊军在英国的支持下,大举猛攻土耳其,企图扼杀土耳其的独立运动。第二年8月,九万希腊军向安纳托利亚内地发起总攻,企图一举攻克安卡拉。危难时刻,凯末尔出任国民军总司令,他果断地下令土耳其军撤退到萨卡利亚河,重新修筑防线。希军进攻的炮声已传到安卡拉市区,市民、政府机关纷纷撤离,但是凯末尔镇定自若,给全军下达了一道充满必胜信念的命令:“祖国的每一寸土地在浸透同胞们的鲜血之前决不丢弃”,他本人在巡视战场中掉下马摔断了两根肋骨,但仍坚持指挥战斗,振奋了全军士气。
经过22天的血战,终于赢得萨卡利亚河战役大捷,土军从此由守转攻,以秋风扫落叶之势突破希军防线,把希军赶下地中海,活捉了敌军总司令。协约国英、法、意、日、希、罗、南等不得不于1923年7月24日在瑞士洛桑签订《洛桑和约》,正式承认土耳其的独立和主权。
凯末尔革命的胜利,结束了奥斯曼帝国600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和神权统治,建立了土耳其历史上从未有过的民主共和国,这是历史的巨大进步。
凯末尔革命的胜利,使土耳其摆脱了民族危机,为发展民族经济,推动文化和社会进步,创造了前提条件。
建立民族国家体系,是20世纪亚洲、非洲民族民主运动发展的趋势。土耳其共和国的建立,开创了这一趋势的先声。
建立民族国家后,进行现代
新土耳其的缔造者凯末尔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