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让心理健康教育进家庭.doc


文档分类:医学/心理学 | 页数:约3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3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3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让心理健康教育进家庭
当前,心理健康教育问题已经越来越受到重视。不仅学校实施心理健康教育,而且引起社会与家庭的广泛关注。对孩子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主要是设法帮助孩子认识自己,悦纳自己,充分发掘潜力;学会控制和调节自己,克服心理困扰;培养积极进取,活泼开朗,自信自强,自主自立,耐挫、抗挫的良好心理品质,健全人格,全面发展素质。
我认为主要抓住以下五个方面对孩子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一、强化理想教育,培训孩子积极进取的心理品质。
有些家长忽视幼儿的理想教育,认为这是“对牛弹琴”,其实,孩子也有理想,心理学家认为,儿童阶段正处于人生观、世界观形成的奠基阶段,也是革命理想的萌芽阶段,如果教育得法,引导正确,对形成他今后的积极进取的心理品质必将产生重要影响。
马卡连柯在阐述他的著名的远景教育原则时指出:培养一个人,就是要培养他获得未来美好前景的道路,方法就是建立新的前景,用自有的前景,逐渐代之以更有价值的前景。孩子的理想是不断更新的,他们对谁有好感就会向谁学习。为此,父母应该对他的读物把关,小学阶段,父母应陪孩子到新华书店购置各种利于儿童成长的小画书,中学阶段,家里应购置多种有讲究的青少年读物,让孩子生活在书的海洋里,受到知识的薰陶,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理想。
二、注重赏识教育,培养孩子自信自强的心理品质。
当今家庭,孩子受到家长的娇惯,变得懦弱,不想做事,缺少自信,在任何家务事面前都说“我不行”。造成新一代人的依赖性,病根还是在家长,家长不让孩子做事,孩子自小帮家长做点事,家长说是“帮倒忙”,不让他们做。其实不应该这样想,而是应该有意识在自己孩子身上实验,我们做家务都应让孩子在身边。让孩子模仿做,我们都应该给予表扬,哪怕包饺子时他抓面,栽菜时他埋菜,我们都尽量给予赏识,并教孩子怎样把事情做好,养成他敢于动手的习惯。这样,做事时他才不会说“我不行”,一般都说“我能行”,“让我试试”。心理学家认为,“我不行”与“我能行”虽一字之差,但有着本质区别。“我不行”是一种负信息,是缺乏自信心的表现。这也不能做,那也不能做,总是用这种信息来暗示自己,一种“我不行”的形象就被自己塑造出来了。而“我能行”是一种正信息,是成功者必备的心理素质。总用正信息来调控自己,一种“我能行”的形象也就不知不觉被塑造出来。在孩子“我能行”时,家长给予赏识,就能巩固孩子的自信自强的心理。
“我能行”心理形成以后,就很容易迁移到学习上,上课发言踊跃,敢于实验。在学习上就会保持一种积极向上的心态,保持一种主人翁的姿态,有利于对知识的掌握和人格的形成。
三、实施愉快教育,培养孩子活泼开朗的心理品质。
在家庭里,家长在学习上从不给孩子下硬指标,孩子只要尽力就行;家庭环境宽松、民主,孩子可以按照自己的特长和爱好发展,家长对孩子给予适当的、理性的指导。全家人活泼开朗,特别是在孩子小时候,父母可以陪孩子在月光下做游戏,星期日采标本。全家人动手布置家庭,整理图书架,做家长的以愉快乐观的心境,引人入胜的方式,饱含情理的语言,全身心地投入,对孩子尽到教育之责。我们在愉快的家庭活动中让孩子长知识,增才干。我们还可以开办“家庭课堂”父母扮演学生,孩子模仿老师的样子给我们讲数学、讲故事,父母应该很专心的听,这样,孩子就会很起劲的讲,父母要及时的给予表扬,孩子兴趣就会越来越高,经常这样活动,孩子就在

让心理健康教育进家庭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3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szh187166
  • 文件大小243 KB
  • 时间2018-0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