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贸易投资一体化中的利益分配
方勇
经济日益全球化,要素流动和贸易投资一体化迅猛发展,带动了国际间贸易分工利益总量的显著提高,也使得国际间的利益分配更趋复杂。尽管这种贸易投资一体化活动产生的国际总利益不仅高于各国在封闭条件下生产交换的个别利益之和,也高于要素不流动条件下各国通过商品贸易进行国际交换时的贸易分工利益,而且每个国家都能通过参与更深层次、更紧密的国际分工获得更多的利益,但是贸易分工总利益在各衡的,各国参与利益分配的方式也是复杂多样的。为此,本章首先从要素分工出发阐述贸易投资一体化利益(着重静态利益)的来源,再以要素分工为基础探讨贸易投资一体化利益分配问题,最后从东道国角度分析与贸易利益分配密切相关的贸易条件问题。
第一节贸易投资一体化中的利益来源
上一章已论述,与传统国际贸易不同,贸易投资一体化的基础是要素分工,是国际分工从以产品为界的产品分工向以要素为界的要素分工发展的产物。贸易投资一体化的主体是跨国公司。在贸易投资一体化条件下,贸易投资各有关国家一般都以各自的比较优势要素参与国际迂回生产,并获得经济利益。贸易投资一体化中的利益就其来源看还在于国际贸易和国际直接投资这两个基本方面,但同时贸易投资一体化也为国际贸易利益和投资利益的形成提供了新条件,使二者有机融合、整体放大。
传统理论中的国际贸易和国际直接投资利益
1、传统理论中的国际贸易利益
关于贸易利益,传统的国际贸易理论有不少论述,重点就在于分析利益的产生。尽管不同时期的贸易理论解释的国际贸易现象以及贸易利益的最终来源有不同,但其基本逻辑是一致的,即通过国与国之间的分工和贸易,能新增产出—贸易利益。其常用的分析模型是两个国家、两类要素、两种产品的“2×2×2”简单贸易模型,如图4-1所示。在图中,假定A、B两国都能生产X、Y两种产品,并有各自的生产可能性曲线,在封闭条件下,A国的均衡点是EA,产量为XEA单位的X和YEA单位的Y,B国的均衡点为EB,产量为XEB单位的X和YEB单位的Y。由图可以看出,在封闭条件下,两国国内X、Y两种产品的相对价格不同,A国X与Y的比价是Y
A:XA,B国X与Y的比价为YB:XB;世界的总产量为XEA+XEB单位的X和YEA+YEB单位的Y;并假定A国在生产X产品方面有相对优势,B国生产Y产品的相对成本更低,也就是说XA/XB>YA/YB。很显然,由于两国间X、Y两种产品的比价存在差别,A国若以本国生产的X产品按照B国X与Y的比价交换B国的Y产品,换得的Y产品数量必定多于自己生产的,同样,B国若以本国生产的Y产品以A国国内比价交换A国的X产品也能得到多于国内生产的X产品。基于此,A、B两国按照国际分工各自生产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即A国专门生产X,B国专门生产Y,并通过国际贸易交换产品以实现价值。那么,世界总产出是XA的X产品和YB的Y产品,多余封闭条件下两国的产出和,即XA+YB>XEA+XEB+YEA+YEB,可以说,世界总的生产可能性曲线外推,亦即各国的生产可能性曲线都外推,如图4-1所示,分别推向阴影区域,图中阴影部分即是贸易利益,为(XA+YB)-(XEA+XEB+YEA+YEB)。
Y
XB
XEB
X
YA
EB
YEB
EAY
YEA
YB
X
XAY
XEA
Y
图4-1:一个简化的贸易模型及其贸易利益产生
在分析贸易利益的根源时,不同贸易理论针对是不同的贸易现象,有不同的解释。古典贸易理论和新古典贸易理论分析的是完全竞争且不存在规模经济条件下的贸易现象,认为贸易利益的产生,是由于贸易国按照国际分工各自生产具有比较(相对或绝对)优势的产品,在各国资源总量和技术条件不变的情况下,贸易国的总产出比封闭条件下各自产出之和为多,总的劳动生产率提高。其中,H-O模型还进一步分析指出各国生产要素禀赋是形成比较优势的直接原因。而新贸易理论,分析的是要素禀赋相似的国家之间以及产业内的贸易现象新贸易理论也研究了公司内贸易等实为贸易投资一体化的现象,在此仅指单纯的贸易(没有国际投资)。
,认为在规模经济或市场不完全竞争条件下,开展贸易后,贸易会提高,贸易利益的产生不仅可能得益于传统的比较优势利益,更重要的是由于分工后生产集中,生产规模扩大,形成规模经济,从而能降低产品的平均成本,或增加不完全竞争产业的竞争,促进同类产品差异化,给消费者带来多样化的选择,缓和价格扭曲,优化资源配置,从而增加社会经济福利。
2、传统理论中的国际直接投资利益
关于国际直接投资的经济效应,最经典的分析是麦克杜格尔模型麦克杜格尔模型是最具代表性的国际资本流动模型,它最初由麦克杜格尔(1960)在其一篇论文《外国私人投资的利益与成本》中提出,模型分析了国际资本流动对全世
第四章 贸易投资一体化中的利益分配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