氓
导入新课
学习重难点:
重点:分析《氓》中的人物形象及学会比兴的表现手法
难点:把握诗中人物的情感变化,树立正确的爱情观
中国诗歌的体式及流变
《诗经》
《楚辞》
秦汉诗歌
乐府民歌
古诗十九首
魏晋南北朝
诗歌
唐诗的辉煌
与繁荣
劳动号子
宋词的
鼎盛
元曲的
传唱
乐府双璧:《孔雀东南飞》
《木兰诗》
李白与杜甫:中国古代
诗歌的双子星座
屈原—中国第一位伟大的诗人
了解《诗经》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
内容:风雅颂
形式:四言为主,重章叠句
手法:赋比兴
收入从西周到春秋时期的诗歌305首。
汉以前被称为《诗》或《诗三百》。
《诗经》是我国古典诗歌现实主义的源头。
诗经“六义”
何为“六义”
1、三大基本内容:
“风”:指十五国风,是各地的民间歌谣。
“雅”: 分大雅、小雅,大部分是贵族作品。
“颂”: 是宗庙祭祀用的乐歌及史诗。
2、三大表现手法:
“赋”: “铺陈其事而直言之”,即直接铺叙陈述
“比”: “以彼物喻此物”,即比喻
“兴”: “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即联想
《氓》是春秋时期的一首民歌,当时青年男女交往比较自由。郑、卫一带风俗更是浪漫,桑涧濮上、城隅河畔,青年男女幽期密约、投桃报李,并常以诗歌互表衷肠。
诗歌深刻反映了春秋时期被压在社会最底层的劳动妇女的可悲命运,显示了男女社会地位的不平等,也在客观上揭露和控诉了那个时代社会制度的不合理。
通读全文:
,体会女主人公的心理和情感变化。
,体会诗歌情感,探究悲剧成因。
[课文主旨]
《氓》是《诗经》中一首带有叙事性质的抒情长诗。作品通过一位被损害、被遗弃的妇女的自述,描写了她不幸的婚姻生活,反映了在封建社会夫妇间所常见的具有代表性和普遍性的事件。诗中女主人公无处申诉的哀苦、难言的悔恨和决绝的心志,至今读来仍使我们深为感动。
赋、比、兴手法的运用是本诗的主要特色,请你分析下面例句的表达效果。
提示:
例句
表现手法
分析
氓之蚩蚩,抱布贸丝
赋
(1)
按事情发生的顺序来铺叙,本句是写“氓”的初恋时期,表现了一个小伙子为了爱情借交换布匹来找心爱的姑娘的情景
例句
表现手法
分析
桑之未落,其叶沃若
比、兴
(2)
于嗟鸠兮,无食桑葚
比、兴
(3)
以桑叶新鲜润泽的自然情状喻女子年轻貌美之情状,也指两人恋爱时情意浓密
以“斑鸠”来喻女子,“桑葚”喻男子,告诫女子不要迷恋爱情
《诗经》两首氓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