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古兴亡多少事
--------鉴赏怀古诗的思想感情
咸阳市实验中学王帆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是的,古代的文人墨客有感于历史人物或事件的是非成败,念天地之幽幽,独怆然而泪下。他们发思古之情,抒兴亡之叹,大多“借别人的酒杯,浇自己心中的块垒”,挥笔写下了举不胜举的脍炙人口的咏史怀古诗。
以历史故事、古人事迹为题材的咏史怀古诗是我国古典诗歌海洋中一朵耀眼的浪花,它是古诗中重要的题材之一。东汉的班固首开其端,但止于叙述史实,平实无华,至晋朝左思《咏史》、陶渊明《咏荆轲》之类,始借题发挥,寄寓怀抱,这是对咏史诗创造性的发展,唐代杜甫、刘禹锡等人则多把咏史咏古迹与抒怀结合起来,扩大了诗的境界。主要写旧朝覆灭,以史为鉴,抒发兴亡之慨。
这也是高考考查的重要内容,但是学生在备考、应考中没有掌握好这类诗的鉴赏技巧,因而不能准确答题。为了提高学生鉴赏咏史怀古诗的能力,又考虑到学生语文水平的差异外也想通过这类诗的探究,让学生感受古代诗歌艺术的魅力,培养审美情趣。感受古代文人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人文情怀,培养爱国思想,
一、一目了然明确怀古诗的题材特点
从初中到高中课本学过的怀古诗(人教版)有:
李白的《越中览古》、杜甫的《咏怀古迹》《蜀相》、杜牧的《夜泊秦淮》《乌江亭》《赤壁》《过华清宫》、李商隐的《马嵬》、刘禹锡的《乌衣巷》、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王安石《乌江亭》、李清照的《绝句》、姜夔的《扬州慢》
可以看出标题是以“咏史”“怀古”“览古”“古”为字眼,以历史地点、历史人物为题, 怀古人、怀古事、怀古迹
怀古人——借古人自比怀古事——借古讽今,借古抒怀怀古迹——怀想与该古迹有关的人、事。
因此以历史题材(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历史时期、历史地点)为咏写对象,诗人对历史人物功过、历史事件的成败、以往朝代的兴衰发表评价,或登临古迹,感慨沧海桑田,喟叹万古悲风,抒发情怀抱负,也有的只是对历史作冷静思考与评价,合称咏史怀古诗。
二、掌握技巧鉴赏怀古诗的思想感情
首先结合怀古诗《蜀相》具体分析。
丞相祠堂何处寻? 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诗人为什么要写怀古诗,对过去尘封往事发思古之幽情?它一定是触动了诗人内心情感和愿望,他们往往“借古人酒杯,浇自己心中的块垒”凭借它物,来抒发情怀。
那么如何才能准确地分析中作者的思想感情呢?
作者缅怀诸葛亮想抒发自己什么思想感情?诸葛亮的什么事引起他的共鸣?
诸葛亮为匡扶汉室,收复中原,呕心沥血,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他辅佐刘备开创蜀汉,辅助刘禅巩固帝业。六出祁山,终因积劳成疾,病死五丈原,使后世的英雄人物为他抛洒一鞠热泪。
杜甫年轻时怀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雄心壮志,但是他生活在唐朝有盛到衰的转折时期。写此诗时,安史之乱刚平息,国势衰微,百姓流离失所,他忧心如焚,他渴望能有忠臣贤相整顿乾坤,恢复国家统一,但无路请缨,报统一啊!但只能“凭轩涕泗流”。
正是这种忧国思想凝聚成对诸葛亮的仰慕之情,寄托了自己对国家命运的美好憧憬。这首诗借古伤今,抒发自己对诸葛亮的缅怀,表达了壮
鉴赏怀古诗的思想感情新.doc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