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时作业参考答案(一)
(序言第一章)
一、名词解释(每题4分,共16分)
P19 (倒一行开始)
P21(第四段前二行)
3.“礼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 P21 (第五段前四行)
4.“明德慎罚”P21 ((倒一段))
二、不定项选择题(每题 2分,共20分)
、商、西周时期的主要法律思想是奴隶制贵族的神权法思想和以宗法为核心的( B )思想。 A、德治 B、礼治
( AB )。A、亲亲、尊尊 B、长长,男女有别
( A )。
A、礼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 B、父慈、子孝、兄友、弟恭
( B )达到顶峰。 A、西周 B、商朝
( A )。 A、天命 B、天罚
( AB )。 A、祭 B、戎
,如权即法、兵刑不分,还有( B )。
A、法律即刑罚 B、礼法不分
,以( AB )法律思想为主,同时吸收战国时期其他各家法律思想为一体的封建正统法律思想应运而生。 A、法家 B、儒家
( AB )。 A、法律义务性 B、以刑为主
10.( AB )和礼治,这些涉及治国方略的重大问题是各家围绕法律问题争论的核心。
A、人治 B、法治
三、填空题(每题 2分,共40分)
、思想家、法律家及民众的法律思想等四个方面而构成的统一整体,其中统治者及被统治者认可、支持的思想家的法律思想占统治地位,是所谓(正统法律思想) 。
2.(神权法)思想有一个发展变化的过程:形成于夏代,极盛于殷商,动摇于西周。
,其基本特征是强调(德主刑辅)、(礼法并用)。
,尽管各家各派对具体法律问题的看法千差万别,但在维护(君权)上则是惊人的一致。
、宗法观念,发展成(宗法制);祭祀礼仪产生“礼”的观念,形成礼制,影响到战国时期的儒家的“(礼制)”理论。
“刑”观念,产生军法、刑法、刑罚,对战国时期的法家的“( 法治)”理论产生直接的影响。
( 恭行天罚)的神权法思想。
8.《礼记·曲礼》“敬鬼神,(畏法令)”一语道破了神权法思想的实质。
( 教令)和( 教权),这是中国古代的神权法思想的一个重要特点。
,提出了(“以德配天”)君权神授说。
11.(周公)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提出比较系统的政治法律学说的思想家。
(吕刑),《史记·周本纪》又称(甫刑)。
13.《尚书·吕刑》将刑罚起源的原因归于两条:一是(天意),二是(乱世)。
14.《尚书·吕刑》认为,“慎刑”的关键是( 典狱),即司法官吏的素质。
,在天子、诸侯、大夫等政治上的上下级关系外,又加上了一层小宗服从大宗的宗法关系,用(族权)来加强政权。
四、问答题(每题8分,共24分)
《中国法律思想史》(第1—5章)平时作业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