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古代陶瓷的釉质鉴定.doc


文档分类:文学/艺术/军事/历史 | 页数:约2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2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2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古代陶瓷的釉质鉴定
拍卖预展http://auction./preview/
古代陶瓷的釉质鉴定之灰釉、土釉
灰釉是用草木灰做熔剂配置的釉料。它是最古老的瓷釉品种,也是制釉工艺发展的第一阶段。从商代原始青瓷出现,人们就开始用草木灰制釉。早期灰釉产品之所以都是青瓷,就是采用了胎釉同源的制釉方法。
草木灰的品种有很多,性质也各异。龙泉窑的工匠把它加在青釉中,用来提高硅含量,避免了直接使用矿物石英的加工难度,起到增强釉面光亮度的效果。景德镇的工匠又利用它的耐火度,掺入料渣制作成垫饼,防止器物在烧制过程中与窑具粘连。
试验证明,原始青釉的化学成分十分复杂,没有规律可循,有含硅高含铝低的,有含铁低含钙多的,含有含钙少含钾多者等。由此可见,除各地瓷土成分不同外,所用草木灰的不确定性也是重要原因。由于烧制原始青瓷的植物燃料是多样的,所以添加在釉料中的草木灰,往往也不是单一植物灰。再加上西汉以前的原始青釉用灰未经陈腐处理,只是简单淘洗后直接使用,与瓷土的融合性较差,多有分离现象存在,致使釉面平整度较低,且有明显橘皮现象,人们称其为“麻癞釉”。东汉以后,随着制釉技术的不断提高,人们开始注意到各种草木灰的不同性能,有意选择那些单一植物烧成的草木灰配釉,如:松木灰、桑树灰、竹灰等。与此同时,人们也逐步懂得了陈腐处理在制釉中的重要作用,草木灰中的碱性物质可以通过陈腐被溶解于水中,从而大大提高了釉料的悬浮性和釉面平整度。
每到深秋,北京街边的杨树下就会落满枯叶。笔者曾经做过一个试验,把他们收集起来烧成灰,就用这些灰经陈腐、淘洗后制成釉,不添加其他任何材料,竟然烧成了非常美丽的窑变乳浊釉。由此得到启发,草木灰本身就是非常好的天然釉料。
中国古代陶瓷工艺,就像面纱下面的姑娘,当你不了解她的时候,会感到无限的神秘,一旦将面纱揭去,又是如此的简单和明了。
土釉,就是用可熔性黏土直接入釉。从灰釉到土釉经过了两千多年的漫长发展阶段。土釉的出现,标志着中国制瓷工艺从胎釉同源的历史阶段过渡到了胎釉分制的发展新阶段。最典型的土釉器就是隋、唐以来各地烧制的黑釉和酱釉瓷器。虽然土釉只是采用简单的一元配方,但它的出现结束了两千多年来胎釉同源的制瓷方法,为瓷器的釉装饰工艺开辟了更加广阔的前景。
宋代是我国陶瓷史上的黄金时代,除了烧制官、哥、汝、定、钧等御用名瓷外,各地窑场都积极生产以当地土釉为原料的黑釉茶盏。这是由于宋代盛行斗茶之风,黑釉盏是斗茶之佳器。宋人创造发明了许多黑釉茶盏新品种,其中最负盛名者有兔毫、变毫、鹧鸪斑、玳瑁斑、木叶、剪纸花等

古代陶瓷的釉质鉴定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2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cjl201702
  • 文件大小81 KB
  • 时间2018-0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