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圣洁甘孜美在底蕴.doc


文档分类:法律/法学 | 页数:约2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2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2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圣洁甘孜美在底蕴——走进四川省甘孜州新篇章[ 来源:四川新闻网 | 发布日期:2013-07-25 | 浏览(181)人次 | 投稿 | 收藏 ] 康巴文化有着历史积淀丰厚,内涵博大精深,形态多姿多彩,地方特色浓郁的特点,以及不可替代的、独特的、持久的人文魅力。甘孜州作为康巴地区的主体,集中了康巴文化的精粹,体现了康巴文化的方方面面。康巴文化作为甘孜州的宝贵资源,具有极其广阔的开发前景。以充满神奇魅力的康巴文化与壮丽秀美的自然景观相结合,其美,蕴含在丰富的底蕴中。
甘孜是茶马古道的中心。藏族用马换取茶叶的交易在古代叫做“茶马互市”,这个动听的名字导致了这条穿越横断山脉有着一千多年历史的“茶马古道”的产生。到了明朝,随着茶马交易的发达,“茶马互市”的市场从雅安、碉门(今天全)、芦山西移“打箭炉”,这便是后来闻名世界的康定。
茶马互市让这片荒滩变成了城市。康熙三十五年(1696年),康熙准“行打箭炉市,蕃人市茶贸易”。正是这位大清历史上有名的皇帝,一纸王命,改变了这片荒滩的命运,使后来康定成了西陲重镇。不包括其他物资,仅茶叶一项在康熙年间每年交易量就达八十余万包。嘉庆年间最高可达一百多万包,就是一千多万斤。茶马古道上的运输主要是靠人背。至今,茶马古道的青石上还遗留着当年马踩下的蹄印和脚夫们用拐把歇息时拄下的一个个深坑。内地的盐、茶、丝绸运往康定,少数民族地区的特产皮毛、名贵药材运往康定,康定变成了藏汉物资文化交流中心。藏区所需物资从这里一条沿甘孜州南线经巴塘进藏,一条沿甘孜州北线经德格进藏。由此形成了川藏“茶马古道”。随着历史的推移,川藏“茶马古道”不再是一条物流通道,而是藏汉民族团结的纽带,是藏汉民族经济往来的桥梁,又是藏汉民族文化交流的文明通道。
甘孜有浓郁独特的宗教文化。宗教在甘孜州有着久远的历史和深刻的影响,州内藏传佛教、天主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四种宗教并存,但大多数农牧民群众信奉藏传佛教。藏传佛教在甘孜州有一千三百多年的历史,伴随着藏族历史的发展而同步发展,形成了分布广、教派全、寺院多、影响大的显著特点。作为我国佛教三大语系之一的藏传佛教,有着悠久的历史。佛教在藏王妥托日牟赞(255—375)时从印度传入西藏,在赤松德赞(742—797)时正式得以传播。经过长期演变发展和与西藏固有苯教的斗争融合,形成了藏传佛教这一佛教派别。公元698年至900年噶尔·禄东赞之孙赤松顿布,为逃避赞普都松波结的杀戮,携其子阿尼降巴白(苯教高僧)徙居“旦麻”(今德格)地区,苯教开始在德格地区立足。8世纪吐蕃王朝推行“兴佛抑苯”政策,许多苯教东徙康区,建立了康区第一座寺庙——丁青寺(苯教)。此后,自8世纪未到第三世达赖喇嘛索南嘉措时期(1576),宁玛、萨迦、噶举、格鲁四大教派先后传入康区,从而在康区形成了苯波、宁玛、萨迦、噶举、格鲁五大教派的鼎立局面。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甘孜州全面正确贯彻党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目前,全州经政府批准开放和依法登记的寺庙教堂有532座,其中藏传佛教寺庙及活动点515座(包括宁玛派219座,格鲁派127座,萨迦派78座,苯波派50座,噶举派37座,无教派4座),天主教堂2座,基督教堂1座,伊斯兰教清真寺1座,依法登记汉传佛教性质的活动点13个。开放的宗教活动场所满足了广大信教群众过正常宗教生活的需要。党和政府历来尊重和保护少数民

圣洁甘孜美在底蕴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2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bjy0415
  • 文件大小0 KB
  • 时间2015-05-31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