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小学识字教学得到了提高
南乃完小毕劲娟
摘要: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小学生的教学重点。”识字、写字是贯穿整个小学阶段的重要任务,它是阅读写作的基础。也是语文教学中的一个“软助”。中。根据小学生年龄小、形象思维能力强、抽象思维能力差的特点,采用生动直观的教学方法,创造性地把识字教学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联系,能提高学生识字的积极性,变“要学生学”为“学生要学”。识字教学要讲究方法,要引导学生亲历学习汉字的过程,要让学生产生积极的学习体验。否则,学生学忆,不仅效果难以持久,而且容易产生“识字疲劳”。单一枯燥的识字方法,容易使学生疲劳,降低识字效果,在游戏中识字,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活跃课堂气氛,提高识字效果。
关键词:识字基础枯燥疲劳兴趣效果
语文是一门基础学科,而识字教学是基础中的基础,然而识字过程又是一件十分枯燥的,平时教师教学识字课时,常见有些教师蜻蜓点水,匆匆而过,少有教师精雕细琢。那么怎样才能提高农村孩子的识字质量呢?激发农村孩子识字兴趣,教给农村孩子识字方法,培养孩子识字能力,怎样才能做到使孩子对枯燥的汉字产生浓厚的兴趣并增强自我识字的能力呢?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教师们尝试着用新理念来教学识字
教学,从实践的过程中可以看出,还是一定的效果。
一、贯彻“识字与阅读写作相结合”的方略,让学生在读与实践中识记生字,在运用中巩固。
识字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难点,如何突破这一难点?农村教师传统的做法是让学生孤立、机械地识记一个个单字,这是枯燥乏味的事情,效果还不易巩固。然而经过学习了新课改以后,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教师们转变了思想,转变了教育观念,我执教或是听公开课,教师们都基本这样做的。把字放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学生识记起来就会有兴趣,也容易保持巩固。所以,在课堂上,根据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认知规律,把这一难点化整为零各个击破,采取“识字和阅读相结合,音、形、义分步走”的形式。(初读课文初步解决字音,细读课文过程中解决字义,最后来解决字形。)把识字和阅读融合在一起,在后续巩固中,我们也不能让学生机械反复地抄写记忆,而是大力开展学生喜闻乐见的自由阅读,用学过的字写话、配画文、办手抄报等创造性活动,让学生在应用中得以巩固。
二、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激发识字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可见学生学习的注意和兴趣是影响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小学生的抽象思维比较差,靠教师的讲解很难对字产生深刻的印象。采用生动直观的教学方法、直观的教具,尤其是多媒体手段,可以是复杂的、抽象的教学内容显得比较简单。如:喻爱老师执教的人教版课标本一年级下册《识字4》教学中,他出示多媒体课件。(美丽的夏景图:红红的花朵、绿绿的草地、清澈的湖水,还有蜻蜓、蝴蝶等小动物)教师问:你们都看得到了什么?(学生说到小动物的名称时,
课件出示对应的词语)师:这些小动物真可爱,你能把它们的名字记下来吗?下面我们举行一个“认读动物名字大比拼”活动,比一比谁记得快、记得准。喻爱民老师运用了形象直观、生动、色彩缤纷的多媒体课件,使学生感官接受刺激,他有效地引起了学生的无意注意,拉近了文本与学生之间的距离,
大大激发了学生识字的兴趣,有利于学生对词语的识记,还能很快的领悟字词的意思。从中提高学生识字的积极性
识字教学论文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