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奘就是小说《西游记》中唐僧的原型。真实的玄奘不仅精通佛法,虔心求学,而且胆识过人。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课文,了解他西行取经过程中的精彩故事吧!
学习目标
仔细默读课文,了解作为唐朝著名的三藏法师“唐玄奘”的丰功伟绩。
明确课文从哪些方面写出了唐玄奘对中华文明做出的贡献。
并将课文分为几个层次。
唐玄奘
唐玄奘(602年-664年),俗名陈祎,洛川缑氏(今河南偃师)人,唐代高僧,唐朝著名的三藏法师,汉传佛教史上最伟大的译经师之一,中国佛教法相唯识宗创始人。俗姓陈,名袆,出生于河南洛阳洛州缑氏县(今河南省偃师市南境)。玄奘13岁出家,629年从长安西游,历尽千辛万苦,到达印度,645年回到长安,带回经书657部,十年间与弟子共译出75部1335卷,还著有《大唐西域记》十二卷,记述他西游亲身经历的110个国家及传闻的28个国家的山川、地邑、物产、习俗等。
读一读
玄奘(zàng) 天竺(zhú)缉(jī)拿
唐僧(sēng)
堡垒(lěi) 朝(cháo)拜束手无策百折不挠
家喻户晓不屈不挠一筹莫展众所周知
无计可施尽人皆知
·束手无策:指好像手被束缚住了,无法解脱。现在泛指对遇到的麻烦没有办法解决,一筹莫展的情况。
·百折不挠:百折不挠,意指无论受到多少挫折都不退缩。比喻意志坚强,品节刚毅。也作“百折不回。”语出汉蔡邕《太尉桥公碑》:“其性庄,疾华尚朴,有百折不挠,临大节而不可夺之风。”
·家喻户晓:亦作“家谕户晓”。每家每户都明白;谓人人皆知。
·一筹莫展:古代用于计数的算筹,也可说为计策;形容遇事拿不出一点办法,没有任何进展。筹:筹划、计谋;展:施展。一点计策也施展不出,一点办法也想不出来。
谈一谈 快速朗读课文,并划分层次, 说一说你的感受。
课文层次
第一部分:
第二部分:
第三部分:
课文层次
第一部分:取经原因(1)
第二部分:
第三部分:
课文层次
第一部分:取经原因(1)
第二部分:取经过程(2—10)
第三部分:
25课.唐玄奘西行取经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