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编经典精神分析学派
教师:冯媛媛 QQ:759924537
精神分析:第一个真正的人格心理学理论体系
时间:19世纪末20世纪初地点:欧洲
创始人:弗洛伊德代表人物还有:荣格、阿德勒
特色:对于人性中本能的、自然性的、非理性的一面给予了巨大关注,对于潜意识的揭示入木三分,从而开辟了潜意识研究的新领域。
经典精神分析学派产生的背景
乱世出英雄——资本主义发展到了垄断阶段,贫富分化增大导致阶级矛盾日益尖锐。人与人之间充满了欺诈和不信任,整个社会动荡不安。
英雄的理论——当时的宗教气氛浓厚,两性交往存在诸多禁忌,人们自然的性冲动受到强烈禁锢,正常的性本能受到极大的压抑,造成精神上的巨大紧张和冲突。
具体学科的影响——各种哲学及自然科学的思想直接影响其产生及基本观点。如:当时盛行享乐主义哲学思想、《潜意识哲学》、达尔文的进化论等。
直接原因——心理病理学的发展。
第一章: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
影响世界历史的三个犹太人:
爱因斯坦
马克思
弗洛伊德
第一节生平事略
西格蒙德·弗洛伊德 (Sigmund Freud)生于摩拉维亚(现属捷克共和国)的弗赖堡。
1860年(4岁)随家人迁居维也纳。
父母都是犹太人,母亲是父亲的第二任妻子。在大家庭中,和母亲格外亲密,直至成年。而对父亲则十分冷漠,甚至有些敌意。(传记学家:俄狄浦斯情结)
1873年(17岁)进入维也纳大学医学院,攻读神经生理学。
1881年(25岁),获得博士学位(生理学家恩斯特·布吕克主张从动力的生理系统来看人,影响其后来采用生理动力观点。)
1882年(26岁),爱上了玛莎·波奈斯,并认识到自己必须做一些实际工作,离开学校进入维也纳医院,成为一名住院实习医生。(1886年结婚,婚姻生活美满,女儿安娜·弗洛伊德也成为了著名的精神分析学家。)
后去巴黎跟神经学家让·马丁·沙可学习催眠术。这四个半月成为事业的
重大转折点。
回到维也纳,与生理学家约瑟夫·布洛伊尔合作,一起运用催眠术治疗癔症。1895年出版《癔症研究》。
1886年,以精神病学家的身份私人开业行医。后逐渐放弃催眠术,采用自由联想方法。
1900年,出版巨著《梦的解析》(The Interpretation of Dreams),论述了梦境问题以及梦形成的机制,还讨论了深度心理。
1901年,出版《日常生活的心理病理学》。
1902年秋开始,他邀请维也纳的医师们每周三聚会一次,讨论精神分析的理论与应用,即著名的“星期三心理学研究会”。
1905年,出版《性学三论》,极具争议。
1908年,第一届世界精神分析大会召开,精神分析的国际地位建立。
1909年,美国克拉克大学校庆,弗洛伊德应邀前往,精神分析理论被带到美国。其后,“美国精神分析协会”成立。
1911年,阿德勒和弗洛伊德的观点开始出现分歧,并公开抨击弗洛伊德的泛性论,两人决裂。后来荣格也因观点冲突而离开。
1914年,弗洛伊德出版了唯一一部为自己辩解的著作——《精神分析运动史》,区分他的理论与阿德勒、荣格理论的基本差别。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深刻体验到人类潜藏的侵略性动机,提出“死本能”的理论。
后继出版了《精神分析导论》、《超越快乐原则之外》、《超越本我与自我》等著作。
1933年,犹太人出身的他开始受到纳粹的迫害。最终移民到英国。晚年患咽喉癌,做了32次手术,在病痛折磨中还不断著书写作,宣扬自己的理论。
83岁(1939年),在伦敦逝世。
Sigmund Freud
(1856-1939),奥地利心理学家、精神分析学派的创始人。作为20世纪最重要的社会思潮和学术流派之一,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对心理学、教育学、哲学、人类学、文学艺术、伦理学等领域都产生了重大影响。
第一章弗洛伊德的经典精神分析学派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