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
如何评价微生物在痤疮发病中的作用?
如何规范系统抗生素疗法治疗痤疮?
如何应对细菌耐药性的产生?
如何评价抗菌治疗在系统性药物治疗中的地位?
第1页/共41页
内容
如何评价微生物在痤疮发病中的作用?
如何规范系统抗生素疗法治疗痤疮?
如何应对细菌耐药性的产生?
如何评价抗菌治疗在系统性药物治疗中的地位?
第2页/共41页
油脂分泌旺盛
闭合性粉刺
(白头粉刺)
开放性粉刺
(黑头粉刺)
炎性痤疮
毛囊导管角化过度
堵塞形成微粉刺
痤疮皮损的形成过程
微生物的繁殖及其致炎症作用
第3页/共41页
在炎性痤疮的皮损中可以检测到微生物
糠秕马拉色菌
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
革兰阴性杆菌
厌氧菌
痤疮丙酸杆菌()
第4页/共41页
研究提示┉
痤疮患者血中抗表皮葡萄球菌的IgG滴度在各型痤疮无显著差别,说明针对葡萄球菌的IgG对痤疮的发病作用有限;
使用抗糠秕马拉色菌治疗,对痤疮皮损并无好的效果(BJD,2002;146:202-9);
;
;
。
第5页/共41页
革兰阳性无芽孢厌氧杆菌;
嗜脂性菌;
主要定植于人皮肤粘膜中;
通常存在于毛囊皮脂腺、眼睑、口腔、肠道、泪管和结膜囊内;
属条件性致病菌,可引起包括痤疮等多种内源性感染。
第6页/共41页
结论
其他微生物如表皮葡萄球菌、糠秕马拉色菌等的过度繁殖,有可能加重炎症反应过程
第7页/共41页
痤疮丙酸杆菌(P. acne)
脂酶
甘油三酯
游离脂肪酸
刺激毛囊及周围发生非特异炎性反应。
作用于
分解成
毛囊皮脂腺导管壁破坏
游离脂肪酸进入附近真皮
细菌繁殖引起炎症.
出现丘疹、脓疱、结节和脓肿。
第8页/共41页
内容
如何评价微生物在痤疮发病中的作用?
如何规范系统抗生素疗法治疗痤疮?
如何应对细菌耐药性的产生?
如何评价抗菌治疗在系统性药物治疗中的地位?
第9页/共41页
抗生素选择的依据
抗菌效应是保证疗效的关键;
有效到达毛囊、皮脂腺部位是保证抗菌效应的前提;
;
药物不良反应限制抗生素治疗痤疮
慎用常用于系统感染性疾病抗感染治疗的抗生素
郝飞。临床皮肤科杂志,2008,9
第10页/共41页
痤疮的抗菌疗法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