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牧草种子的休眠.ppt


文档分类:行业资料 | 页数:约53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53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53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牧草种子的休眠
生猪价格
第一节休眠的概念和意义
第二节牧草种子的休眠类型
第三节种子休眠机理
第四节打破种子休眠的方法*
提出几个问题
种子萌发需要哪些条件?
种子休眠的原因何在?
将大米或豆瓣种下去却不能长出幼苗,为什么?
提出一关键问题:“一粒完好的种子在外界条件充足的情况下,是否一定能够萌发?”
第一节休眠的概念和意义
一、关于休眠的几个概念
1、种子休眠(seed dormancy):
活种子在适宜的萌发条件(温度、水分和氧气等)下仍不能发芽的现象。是植物重要的适应特性之一。休眠种子是具有生命的活体。
一般地说,野生植物种子的休眠现象很普遍,栽培植物种子的休眠程度则较差。
在杂草中,已知只有少数种类的子实(seed)是成熟脱落后不久即萌发出苗的。大多数种类的种子甚至营养繁殖器官都具有休眠(dormancy)的特点。
不止是种子具有休眠的特性,植物体的其它器官也会具有休眠的特性。如在干旱荒漠中极耐干旱的梭梭具有二次休眠的特性,遇到连续干旱的年份,梭梭就会假死,叶子变成枝条,枝条甚至会脱落,以保持水分,减少蒸发,一到雨水充沛的季节,它又会重发枝叶,涵养水源。
休眠种子与不休眠种子发芽情况的对比
2、强迫休眠(enforced dormancy) :
成熟种子由于外部条件得不到满足而处于生长停顿、停止发育状态的现象。又称作休眠不合适、静止。为一种外因性休眠。
3、生理休眠:
有活力的成熟种子由于其本身的结构或生理原因造成生长停顿,是收获时即已具有的休眠现象,经过一段时间的贮藏或特殊的环境刺激后,在适宜的外部条件下才能发芽的现象。也被称之原生休眠(innate dormancy)或初生休眠。为内因性休眠。
4、诱导休眠(induced dormancy)、二次(再度)休眠),与原生休眠相对,又叫做次生休眠。指原来无休眠或解除休眠后的种子因不良环境条件如高和低温、低氧、干旱涝渍、除草剂、黑暗和高CO2的比例等所引起,使已经解除原生休眠可以萌发的子实重新进入休眠状态。为外因性休眠。
如豆科杂草在高温条件,以及夏秋性杂草在低温条件下都将进入休眠状态。豆科杂草的种子在干旱条件下,大量失水,致使种皮干缩,增加了不透性,诱发了休眠。
5、种子休眠时间的长短,因植物种子的特性不同而各有差异,有的需要几周,有的需要几个月,有的需要二三年,甚至更长。
按不同牧草种子生理休眠期的长短划分以下两种类型:浅休眠与深休眠。
二、休眠的意义
1、对逆境的适应
植物种子的萌发在自然界具有周期性的节律,其发芽盛期通常均在生长最适时机来临时出现。在系统发育过程中,在长期自然选择条件下,严酷生长条件下的植物种子常常保持一定时间的休眠以避开干旱、酷暑、严寒等恶劣的气候,以保证种子发芽及发芽后的种苗不受逆境条件的影响,甚至是灭顶之灾。相反,休眠不明显或休眠期很短的种子往往是适宜的生态条件选择的结果。
植物由孢子生殖方式(孢子植物)进化到逆境条件下具有休眠能力的种子繁殖方式(裸子植物、被子植物),是为了能够更有效地进行繁殖,是一种对自然界的适应性。

牧草种子的休眠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53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文库旗舰店
  • 文件大小943 KB
  • 时间2018-05-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