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讲、读、议、练四导教学法在九年级历史复习课中的运用
南京师大附中江宁分校张海鸥邮编:211102
【内容提要】
由于诸多因素的影响,目前九年级历史复习中存在较多的问题,为了实践新课程理念,真正落实素质教育,笔者经过实践初步探索出九年级历史复习课中的“讲、读、议、练四导教学法”即教师讲为主导,学生读要指导,议要引导,练要辅导。
【关键词】四导教学法九年级历史复习课运用
:“没有历史头脑的民族是健忘的民族,一觉醒来,他们就不知道自己是谁了。”一个没有普及历史知识的民族将会是一个永远也长不大的孩子。历史教学在中学阶段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南京市在2006年将初中历史纳入中考,作为考查科目,与政治同场开卷考试。纵观现阶段我们九年级历史教学的现状,教师单向灌输的多而学生主动学习的少。尤其是复习中教师读学生划,教师教学生学,教师问学生答,教师考学生背,学生被动学硬背,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缺乏积极有效的教与学,甚至有的复习课堂波澜不惊,学生昏昏欲睡,教学效果不理想,终端成绩显示必然让社会、学校、家长不满意。
我们要改变这样的状况,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以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为出发点,逐步培养学生的自主复习能力,授课中以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为核心,以合作交流为主要方式,充分发挥学生在复习课中的主体地位,将素质教育实施在历史复习教学的每个环节,才能从根本上变革传统复习课的弊端。
笔者在长期实践教学中逐步总结出历史复习课中的“讲、读、议、练四导教学法”。
一、“讲”-------教师讲为主导
新课程改革以来,许多人对课堂上教师的“讲”产生反感甚至进行批判,于是对讲授式教学方式、接受式学习方式口诛笔伐时有所闻。笔者认为,无论哪种教学方法都是优劣并存、瑕瑜互现的,历史学科具有知识性、过去性、时序性、综合性等等特点,必须要教师整合教学内容,创设情景,用生动形象的语言,进行趣味性、启发式的讲述来实践,尤其在初中历史复习课上,讲授式教学是其他所有教学方式选择与使用的基础与前提,学生只有学会了“听讲”,才有可能真正地学会学习,实现学习目标。教师的讲显得尤为重要,必须发挥着课堂教学的“主导”地位。
在进行《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单元复习时,
“知识追溯---创设情景”需要老师来讲述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相关史实,才能引导学生去探究梳理归纳,复习目标需要老师来讲述内涵与要求,重点难点“三大改造”需要突破到位,零散的知识点需要老师来讲述引导串珠成线,师生合作共同建构出知识体系,形成清晰的知识网络。
在复习课中导入、师生互动、教学小结、练习反馈等各个环节都离不开教师的讲述。初中的课堂教师必须有驾驭、掌控课堂的高超教学艺术,“讲”是主导。
二、读----学生读要指导
目前南京市的中考中历史是开卷考试,一方面确实可以减轻学生负担,符合考查科目的需要,但是弊端也是非常明显的,开卷考试对学生的复习态度影响是恶劣的,绝大多数学生对教材有严重的依赖心理,“我平时不需要看书读书,考试时我翻书就是了”这是相当多孩子的看法,实际情况是考试时间2个小时,需要翻的历史书有6本,政治书有5本,还有大量的资料,时间紧张,翻的心烦意乱,成绩不理想是必然的。在复习中必须让学生熟悉教材,引导其学会翻书。
复
历史学科教学论文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