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中应“默契同时单边主义”
美国智库“东西方研究所”最近向美国对外决策部门递交了一份名为《穿针引线》的政策报告,建议美国政府在保持现有的对台政策框架不变的情况下,“精确调整对台出售武器规模”。这是美国智库首次把针对美国政府的有关中美核心问题的具体政策建议公布于众。
在当前中美关系正进入微妙变化之际,这一报告引起中美及亚太战略界高度关注,被认为很可能带来中美关系的“一大步”。东西方研究所是美国冷战后期成立的旨在推动西方与苏联对话的独立智囊机构。冷战后,主要致力于促进美国及西方与中国等新兴大国之间的对话,是美国具有官方背景、对政府决策有重要影响力的智库之一。该研究报告执笔人方大为(David J. Firestein,方大为是其中文名)是东西方研究所副总裁和高级研究员,曾任美国国务院主管亚太的官员。
方大为12日接受《环球时报》专访时表示,如果在这一问题上的外交政策调整能实现,将是美中“默契的同时单边主义”朝着积极的方向进了一步。
“默契的同时单边主义”
环球时报:
您提出的“默契的同时单边主义”是什么意思?
方大为:
我们在政策建议方面,引入了全新的“同时单边主义”这一战略外交新概念。以往,由于美国对台湾的六项保证政策,以及双方“信息不对称性”,中美在这方面的沟通不会走很远。我们新提议的实质,有一些美中学者称为美国对台湾出售武器实行“封顶限制”:中美双边在几乎相同的时间,有默契地同时采取单边的政策行动。
这样的策略有利于美国外交政策的落实,因为双方是几乎同时行动的,任何方面都不能指责中美之间做了一个“政治交易”。
此外,就对等安排而言,我们建议美国减少对台售武的实际交付规模,根据通货膨胀调整,,(大体相当于30年前的水平)。同时,我们希望看见中国在东南沿海部署的瞄准台湾的短程导弹的数量能够削减1/5。因为这是存在默契的各自单边的行动,因此,对中美的外交决策部门而言,他们还是有信心各自后退一步,同时,在实际上,把美国对台出售武器的争执矛盾化解并在外交上向前推进一步。
就我们这份报告而言,我们研究和分析了美国武器出售,特别是美国实际支付给台湾武器的所有数据,此前没有人系统地接触过和研究过这些数据。我们对美国对台售武规模的上限给出具体的量化建议,而且根据中美1982年的联合公报的原则作出具体的调整。当年签署1982年中美联合公报的前国务卿舒尔茨就认为,这项研究让中美间的这个核心议题首次“公之于众”,不再神秘。
环球时报:
您认为,从美国的立场角度看,真的能够实现这种“默契的同时单边主义”吗?
方大为:
就我们的政策提议而言,我们与华盛顿、北京、台北的圈内人士征询了意见与看法,特别是和支持这个政策与强烈反对这个政策的人士征询了意见。多数人士的反应是平静与平和,没有什么特别激烈的反应。当然也有一些人担忧,任何关于美国减少对台出售武器的决定都有可能打破整体的势力均衡,可能会给中国大陆与台湾方面都发出一个错误的、象征性的信号,误以为美国在减少对台湾的承诺。
曾有不少国际问题观察家问我们,是否“商业利益”是美国对台出售武器政策的主要驱动力,我们不这样认为。但是不是考量的一个因素?也的确是。是否是决定性的驱动力?目前不好说。
事实上,我们认为中美台三方关系的驱动力不是“钱的问题”,而
美中应“默契同时单边主义”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