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会计本论文.doc


文档分类:经济/贸易/财会 | 页数:约7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7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7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谨慎性原则在中小企业中的运用
王向菊
摘要:近年来,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W T O 的加入,会计所处的客观经济环境的不确定性越来越高。会计作为经济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一种国际通用的商业语言,会计信息能否全面、系统、正确地反映企业的实际情况,无论是对国家的宏观调控,还是对企业的经营管理以及对投资者的正确决策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会计信息使用者应更加重视与不确定性相关的风险信息的揭示。因而,谨慎性原则在会计实务中的正确运用也应引起我们的足够注意。
1、谨慎性原则概述
谨慎性原则亦称稳健原则,是指在会计核算中,企业在不确定因素情况下做出职业判断时要求保持必要的谨慎,不多计资产或收益,也不少计负债或费用, 对于可能发生的损失和费用,应当加以合理估计。《企业会计准则》规定:企业对交易或者事项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应当保持应有的谨慎,不应高估资产或者收益、低估负债或者费用。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由于竞争和风险的日益加剧,会计所处的客观经济环境的不确定性程度越来越高,企业经营存在着风险,以投资者为主体的会计信息使用者更加重视与不确定性相关的风险信息的揭示,实施谨慎性原则,对存在风险加以合理估计,就能在风险发生之前化解,并对防范风险起预警作用,有利于保护所有者和债权人的利益,从而谨慎性原则的应用成为必然。谨慎性原则的充分贯彻和实施为补充和完善企业新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解决我国市场经济发展中出现的新的会计核算问题,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它符合我国现阶段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客观要求。有利于上市公司、国有企业、民营企业和外商投资企业等重视市场风险,保证资产质量,避免虚盈实亏,提高竞争能力和抗风险能力。
2、谨慎性原则在我国运用情况的回顾
1992年至1997年 
1992年发布,并于1993年7月1日起施行的《企业会计准则》中首次明确了谨慎性原则,要求企业会计核算应当遵循谨慎性原则的要求;合理核算可能发生的损失和费用。同时,在行业会计制度中主要体现为三个方面:即存货计价方法采用后进先出法、应收账款计提坏账准备、固定资产折旧采用加速折旧法。 
1998年至2000年 
1998年陆续颁布的《投资》等一系列具体会计准则及《股份有限公司会计制度》中,谨慎性原则得到进一步的运用,具体包括; 
,扩大了资产项目计提准备的范围,即计提短期投资跌价准备、坏账准备、存货跌价准备和长期投资减值准备,同时,扩大了坏账准备的提取范围,在提取方法及比例上更加灵活。
 
——加速折旧法的应用条件有所放松。 
、开办费的摊销期限作了修订,由原制度中无形资产的“不少于10年”、开办费的“不少于5年”,分别调整为“不超过10年”、“不超过5年”。 
,规定或有资产和或有利得不予确认,一般也不予披露,或有负债不予确认,但应在会计报表附注中予以披露。 
,债务人确认为负债,债权人则不应确认为资产,只能在表外予以披露。 
,在确认标准上更加谨慎。如无论是《收入》准则中关于收入确认的四个条件,还是《建造合同

会计本论文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7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316363517
  • 文件大小42 KB
  • 时间2018-05-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