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寺庙与哥特式教堂.ppt


文档分类:建筑/环境 | 页数:约20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20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20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第7课佛教寺院与哥特式教堂
于吉刚招远二中
背景知识:
在印度,早期佛教并无寺院。佛教徒按照佛陀制定的“外乞食以养色身,内乞法以养慧命”的制度,白天到村镇说法,晚上回到山林,坐在树下,专修禅定。后来摩揭陀国的频毗沙罗王,布施迦蓝陀竹园,印度佛僧才有了第一个寺院。印度人称佛寺院为“僧伽蓝摩”,略称“僧伽”。僧伽蓝摩主要有两种形式,僧伽蓝摩主要有两种形式,一是精舍式,一是支提式。精舍式的僧伽,设有殿堂、佛塔,殿堂内供奉佛像,周围建有僧房。支提式僧伽,是依山开凿的石窟,内有佛塔和僧侣居住处。
“寺”最初并不是指佛教寺庙,从秦代以来通常将官舍称为寺,在汉代则是朝廷所属政府机关的名称,“凡府廷所在,皆谓之寺”(《汉书·元帝纪》注)。汉代中央各行政机关的九个官署,就合称为“九寺”。九寺中的“鸿胪寺”,即接待印度高僧居住的地方,类似现在接待国宾的礼宾司和国宾馆。因此,“寺”是佛教传到中国后,中国人为尊重佛教,对佛教建筑的新称呼。将称朝廷高级官署的“寺”,用来称呼佛教建筑,足可以说明统治者对佛教的敬重了。
       魏晋南北朝时期,佛寺已采用中国传统的院落式格局,院落重重,层层深入。到了隋唐时期,供奉佛像的佛殿,成为寺院的主体,塔被移到殿后,或另建塔院,这与印度以塔为中心的佛寺,已有很大的不同.
一、   寺庙的外观样式         绝大多数汉地佛教寺庙的外观都属于纵轴式布局,大体上从南到北由这几部分构成:
(1)山门殿。
进入山门便是山门殿,山门殿内左右各塑了一名大力士,手执金刚杵守护佛法,人称为"哼哈二将"。
山门是佛教寺庙最外边的大门,因许多佛寺地处山林之中,故称为山门。
(2)钟楼和鼓楼。设在山门殿后门外小院落的左右两面边。
钟鼓都是佛教的法器。佛教徒作法事时要敲钟把大家召集在一起;当寺庙住持上堂说法,或说法完毕回寝室时,要按规矩击鼓;如果新任住持入寺,钟鼓一起敲响。
钟楼
鼓楼
(3)天王殿。设在山门殿后面,里面正中供奉的是大肚弥勒,弥勒背后是佛教护法神韦驮像,两侧塑立着四大天王(又称四大金刚)。
(4)大雄宝殿。这是整座寺庙的核心部分,设置在天王殿后门外的一座大院的北部。
"大雄"是释迦牟尼的德号,意思是释迦牟尼(佛陀)有很大力量,勇敢无畏,能降服四魔。
(5)禅堂和法堂。设在大雄宝殿后面。
禅堂是僧人坐禅的房间.
法堂是寺庙演讲佛法、举行皈依仪式和僧从集会的大屋。
(6)藏经楼。这是寺庙收藏佛经和文物的地方。

寺庙与哥特式教堂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20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q1188830
  • 文件大小1.07 MB
  • 时间2018-05-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