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基于旅游体验的旅游景区游客管理分析——以甘肃榆中兴隆山景区为例.docx


文档分类:行业资料 | 页数:约52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52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52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独创性声明
本人声明所呈交的论文是我个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研究成果。尽我所知,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论文中不包括其他人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为获得西北师范大学或其他教育机构的学位或证书而使用过的材料。与我一同工作的同志对本研究所做的任何贡献均已在论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了谢意。
签名: 日期:
关于论文使用授权的说明
本人完全了解西北师范大学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即: 学校有权保留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学校可以公布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其他复制手段保存论文。
(保密的论文在解密后应遵守此规定)
签名: 导师签名: 日期:
1 引言
选题背景
旅游体验时代到来
1970 年,著名未来学家阿尔文·托夫勒[1]在其所著的《未来的冲击》一书中, 就提到过继服务业发展之后,体验业将成为未来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而未来学家甘哈曼在《第四次浪潮》一书中也宣告了第四次浪潮即一个以“休闲者”为中心的时代到来。直至 1998 年,美线LLP(Strategic Horizons LLP)公司两位创始人约瑟夫·派恩(Joseph Pine)和詹姆斯·吉尔默(James Gilmore) 于同年在《哈佛商业评论》7/8 月号期刊上发表《欢迎进入体验经济》[2]一文, 并于 1999 年出版了两人合著的《体验经济》一书。自此,体验经济的提法引起了人们的极大兴趣,不仅在美国得到了迅速地发展,同时在世界得到了广泛地传播。
当前,国内许多学者都在研究体验经济,但至今鲜有学者关注体验经济时代下的旅游消费、旅游产品开发以及游客体验的获取问题。笔者认为,旅游业与体验经济具有很好的对接性。旅游消费的本质,就是为了追求经历和体验。旅游业的产品设计与服务配置,从根本上说都应该是为游客塑造独特的旅游体验服务的。因此,笔者认为,随着旅游体验时代的到来,关注游客旅游体验的获得过程以及影响其体验的因素,研究体验经济时代下旅游景区产品的开发和游客的体验管理确实十分必要,而且意义甚远。
从旅游的本质出发旅游作为一项满足高层次需求的活动,可以满足人们对“新、奇、异、美、
特、乐、康、食、文化、知识”等方面的需求(窦清,2003)。对于每一位旅游者来说,不论其旅游客体多么一致,由于在文化背景、个性特征等方面存在差异, 他所获得的旅游感受不完全相同。也就是说,旅游过程对于每一个旅游者来说都是独特的,都是带有强烈主观性的心理活动。旅游的过程是旅游者与其旅途中接触到的人、事、物的互动体验过程,这些人、事、物包括旅游管理者、当地居民、途中同行或遇见的其他旅游者、参与的各种活动以及旅游地的环境氛围等。因此, 从本质上说,旅游就是体验。
从旅游的本质来看,体验是它的核心属性之一。旅游的基本出发点、整个过程以及最终效应,都是以获得精神享受为最终目的。旅游最终将会在一种文化和环境的差异中获得永生。旅游不仅仅源于这种差异性,而且是对这种差异性的经
历或者体验。旅游是一种天然的体验活动,在旅游活动中,游客所追求的不是物
质结果,而是一种不同寻常的经历或者感受。 旅游景区游客体验管理现状
旅游景区是游客参观游览的目的地,是完成旅游体验活动的主要场所,旅游景区所提供的旅游体验环境和条件,决定了游客旅游体验的总体质量。因此,景区旅游体验的管理非常重要。但是,在目前的实际管理过程中,我国旅游景区普遍存在以下问题:
(1)旅游体验类型单一景区提供的体验类型越丰富,游客的体验效果就可能越好。但是我国绝大多
数的自然旅游景区都以景观为主,美学的体验占主导地位。比如九寨沟主要观赏海子、瀑布、原始森林,而忽视了其地质和生态价值,而且与当地居民接触相当有限,体验中只调动了视觉感官,体验类型单一。在人文旅游体验方式的被动、单一,使得游览的过程有如走马观花,停留于表层体验。同样,主题公园也主要集中于观光、娱乐,缺乏多样性的体验类型(黄鹂,2004)。
(2)旅游体验内容雷同我国是旅游资源大国,但是在旅游资源开发的过程中,资源的特色却没有很
好地体现出来。景区体验内容雷同,体验方式趋于一致,风土、民俗等具有强烈地方特色的宝贵旅游资源,都没有获得很好的认识和开发(张玉钧、王冠冠、邹国辉,2005)。景区开发上跟风严重,一个景区开发成功,其它景区立即跟进, 例如成都、重庆两地之间大型野生动物园就有三个,相同的体验内容使得三个景区都面临客源不足的压力。
(3)活动的可参与性弱我国传统的旅游资源开发模式是资源导向型,景区的开发对资源的依赖性
强,而且开发深度不够、特色不鲜明,从而造成游客可参与互动的旅游项目不多。究其原因,首先是景区对游客体验管理上

基于旅游体验的旅游景区游客管理分析——以甘肃榆中兴隆山景区为例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52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wz_198613
  • 文件大小256 KB
  • 时间2018-05-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