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经济史课程作业
《皇粮国税》观后感
学生姓名
学号
所属学院
专业
班级
《皇粮国税》观后感
皇粮国税是和国家相伴而生的,一个国家的发展史也可以从它的赋税制度的发展演变中解读,在中国历史上,农民承担税赋的轻重是朝代兴衰的晴雨表,纵观历朝历代,从始于夏商周三代井田制的
“公田之税”,到春秋战国时期的“履亩而税”又经历了四次变迁:一是始于隋代的“租庸调制”,二是安史之乱后的“两税法”,三是明朝张居正实行的“一条鞭法”,四是清代雍正帝实行的“摊丁入亩”。这些几乎是以轻徭役薄赋而兴,以横征暴敛而亡,最终到耕者有其田,减租调息,这一系列的政策,展现了税费改革的光辉成果,揭示了新农村的建设进程。从现实的切入,回溯几千年农业税的历史进程,讲史的同时不忘今昔对比,在历史与现实的映衬中阐明取消农业税的重大意义。
“皇粮国税”是中国民间对农业税流传已久的一种习惯称呼。作为古老的税种,农业税在中国数千年的农业社会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我国有5000多年的文明史。其中,皇粮国税的历史就越有4000多年,而这部将4000多年的皇粮国税的历史浓缩在这八集电视文献纪录片里的《皇粮国税》系统地阐述了皇粮国税的历史趋势。
马克思曾说:“国家存在的经济体现就是税收。”恩格斯也说过:“为了维护这公共权力,就需要公民缴纳费用。”而这种费用,就是税收。
《皇粮国税》的重头戏被放在新中国成立后,农业税的发展,而“农业税”这一新名词,也是解放后才出现的,它取代了从古至今沿用的“田赋”。农业税一直是国家财力的重要支柱,新中国成立后,恢复经济,发展工业迫在眉睫,我们急需为工业化发展积累原始资金,而当时国家的主要经济来源都来自农业。作为社会主义国家的中国,不可能像其他国家那般利用战争或殖民地的手段进行原始积累,只有当工业发展起来以后,农业税才会终结,而当工业化达到相当程度的时候,则会晋升到“工业反哺农业”。这一演变,无一不揭示着国家的发展。
2005年12月29日,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九次会议通过了从2006年1月1日起废止农业税条例的决定草案,延续数千年的农业税终于走进了历史博物馆。现实研究:中国具备了农业税取消的条件和能力。
有能力取消农业税,是因为我国目前总体上已进入了以工促农,从城到乡的发展阶段。近年来,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国家财力不断壮大。国家财政有能力,有实力承担取消农业税这个成本。从新中国成立以来,农业税所占比例持续下降,全面取消农业税对中国财政不再构成重大影响。同时,作为农业大国的中国,它体现了现代民族政治的基本要求,也为实现和谐社会这一目标打下了夯实的基础。
农业税在新中国建设过程中曾经发挥历史性作用,广大农民为此做出了巨大贡献。取消农业税是中国农民的福音,已不言而明,然而也正如温家宝总理所言,多么大的经济总量除以13亿都可以变为一个很小的数目,这就成为很低很低的人均水平,因此,取消农业税,不
皇粮国税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