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篇关于雨花台女烈士丁香故事的文章
雨花台烈士纪念碑的东侧,有一条幽静的小路,叫丁香路。路边的丁香花眼下开得正旺,白的、淡紫的小花缀满枝头,散发出阵阵幽香。它们的来历,与一名叫做丁香的女子有关。
按诞辰来算,今年,烈士丁香该满100周岁了。她的面容永远定格在1932年。那一年,22岁的她牺牲在雨花台,如花生命瞬间凋谢,还带走了腹中仅3个月的孩子。然而,丁香的传奇爱情却一直在延续,令人动容。清明即至,昨天,她素未谋面的女儿乐丁香,来到雨花台祭扫,向记者讲述了父亲与丁香之间鲜为人知的爱情故事。
新婚5个月,爱人牺牲在雨花台
丁香花开。
乐丁香和乐迈已经记不清这是第几次来到南京雨花台。从有记忆起,父亲和母亲就经常带着她们,大老远跑到南京,来雨花台看望另一位妈妈——丁香。
丁香姓白,是父亲的第一任妻子。乐丁香缓缓讲述起父亲与丁香妈妈的故事。
白丁香原是一名弃婴,被苏州基督教监理会牧师白美丽小姐收养。小丁香天生丽质,聪慧过人,白小姐请专人给她讲授英语、圣经、史、地、钢琴等课目。江南水乡特有的温润婉约和现代的人文素质教育,使丁香出落成一位既柔美又热情进取的知识女性。1925年,丁香到东吴大学学习生物和代数,遇见了青年乐于泓。
乐于泓,后来担任过十八军宣传部部长和中共西藏工委政策研究室主任等职,不过,更多的人只知道他另一个名字——阿乐。阿乐生于南京一个儒宦家庭,与丁香相识时,正值风起云涌的大革命时代,两个青年人一起学习文化讨论时事,一起投身于革命热潮,先后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丁香弹得一手好钢琴,阿乐的胡琴也拉得出色,琴瑟相合,琴声,也成为他们的秘密联络工具,在他们租住的阁楼窗口,时常传出《圣母颂》的琴声,这就是互报平安的信号。1932年4月,两人在上海举行了秘密婚礼。
幸福的新婚生活才过了五个月,因叛徒出卖,丁香不幸被捕。国民党匆匆将她押解到雨花台秘密枪决。当时,白丁香已经怀了3个月身孕。
阿乐闻讯悲痛欲绝,第二天,他不顾暴露身份的危险冒雨赶往南京,身披蓑衣伫立在雨花台丁香就义处祭奠悼念,立下了“情眷眷,唯将不息斗争,兼人劳作,鞠躬尽瘁,偿汝遗愿”的誓言。
他为大女儿取名叫“丁香”
丁香牺牲后,阿乐前往青岛任共青团山东省临时工委宣传部长,1935年9月被捕,1937年9月在国共合作无条件释放政治犯时获释出狱。解放战争时期他担任过豫苏皖边区党委宣传部长,十八军宣传部长。1952年,乐于泓担任西藏工委办公室主任、宣传部部长和新华社西藏分社社长等职。
博学儒雅的他,身边不乏爱慕者。然而,他始终独身一人。直到新中国成立之后的1950年,在进藏部队中,一个似曾相识的身影闯入阿乐的视线。她叫时钟曼,是十八军政治部通讯报道科的工作人员。一见到这位比自己小了23岁的姑娘,阿乐关闭了18年的心,怦然跳动。“这姑娘,你觉不觉得她的眉眼,很像丁香。”他激动地跑去问朋友。
而阿乐对丁香的忠贞爱情故事,早在军中传遍,打动了很多女孩的心,也包括时钟曼,1954年5月,两人终于结成伴侣。
阿乐并没有片刻淡忘丁香,在西藏、在安徽还是后来到了东北,他的家中,始终摆放着一盆五彩的雨花石和一枝丁香花。床头,还挂着一幅丁香的画像。他们还为第一个女儿,取名为乐丁香。
魂归雨花台,骨灰撒在丁香树下
1982年,在丁香牺牲五十周年的时候,阿
关于雨花台女烈士丁香故事的文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