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维编码MR
MREAD码是日本 KDD公司创立的一种二维编码方式,并于1978年8月推荐给ITU-T第十四研究组.
在采用了英国IBM公司的IBM码的部分内容加以改进,就形成了现在的MREAD码.
ITU-T在日本京都会议上把该码确定为三类机的标准编码方式,它属于二维逐行编码.
786黑
555白
255黑
55白
9黑
68白
768黑+18黑
0000001001100
+0000001000
512白+43白
01100101
+00101100
192黑+63黑
000011001001
+000001100111
55白
01011000
9黑
000100
64白+4白
11011+1011
0白
00110101
EOL
000000000001
一维改进的霍夫曼编码MHC
二维编码MR
386黑
155白
相
关
性
相关性
相关性
二维编码MR
.
.
.
1
2
3
4
5
6
7
8
K=2
K=2
K=2
K=2
K=2
K=2
K=2
K=2
4
4
4
4
.
.
.
7
1
2
3
4
5
6
MHC
MR
MHC
MR
MHC
MR
MHC
MR
MR
MR
MHC
MR
MR
MR
MHC
MR
MHC
MR
MHC
MR
MHC
MR
MHC
MR
MHC
MR
MR
MR
MHC
MR
MR
MR
编码规则
MR码是一种逐条扫描线编码方法,即扫描线上每一个迁移像素的位置是根据位于紧邻该行的上一参考行上的相应的参考像素的位置来编码的.
所谓迁移像素,是指在同一扫描线上,其颜色(黑或白)与前一像素的颜色不同的那个像素.
迁移
像素
迁移
像素
迁移
像素
迁移
像素
迁移
像素
二维编码MR中用到的五个迁移像素
a0
a1
a2
b1
b2
在编码开头时, a0 是一个假想的白像素,:是位于编码行上等待编码的像素中的参考像素,每编完一次码, a0就向右移动一次,移动规律见具体规则.
参考行
编码行
参考行
编码行
a1:位于编码线上,紧靠 a0 右面的下一个迁移像素
a2:位于编码线上,紧靠 a1 右面的下一个迁移像素
b1:位于参考线上,紧靠 a0 右面并且颜色与a0相反的第一个迁移像素
b2:位于参考线上,紧靠 b1 右面的下一个迁移像素
编码规则
在编码过程中,根据编码行与参考行之间相应迁移像素的相对位置的不同,归属于不同的编码模式,分配给相应的码字.
编码的三种模式
一: 通过模(Pass Mode)
判断条件:当a1位于b2的右面
参考行
编码行
参考行
编码行
a0
b1
a2
a1
b2
注:当a1正好位于 b2之下时不认为是通过模.
参考行
编码行
a0
b1
a2
a1
b2
参考行
编码行
通过模
判断条件:当a1位于b2的右面
编码:P(0001)
下一个a0的位置:编码行上位于b2正下方的那个像素
参考行
编码行
参考行
编码行
a0
b1
a2
a1
b2
a0,
二维编码mr编码方式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