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落扩写
訾老师
1、老师批改作业。
4、学校开展活动。
2、雨点落下来。
5、小蜜蜂飞来飞去。
3、星星眨眼。
我们的黄老师认真地批改我们的语文作业。
学校正在开展“学雷锋,树新风”活动。
可爱的小蜜蜂在花丛中飞来飞去。
豆大的雨点哗哗地落下来。
天上的星星快乐地眨眼。
要把一段话写具体,不论是写人状物,还是叙事、写游记。
(1)先要考虑分几层意思来写,也就是分几个部分、几个方面、几个环节来写做到这一点,就不会把事情写得太笼统了,这就为“指导段落写具体”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2)对事物的重点部分进行细致的记叙和描写,表现出事物的特点,表达出人物的思想感情。 提示:在记叙和描写的过程中,要紧紧围绕你在这段话中要表达的主要意思来写。如果离开了这段话的主要意思,尽管写了许多“怎么样”,让人读起来不仅不会有生动感人的印象,反而显得罗嗦。
扩写方法:1、用数字具体地写出事物的大小。2、用比喻来描写事物。3、用形容词写出事物怎么样。4、写出事物的外形特征。5、写出事物的色彩怎么样。6、写出事物怎样变化。7、写出人物的内心活动。
扩写的方法
1、用数字具体地写出事物的大小。
例:“不少人看过象,都说象是个很大的动物。其实还有比象大得多的动物,那就是鲸。最大的鲸有32万多斤重,最小也有4、5千斤。我国捕获过一头8万多斤重的鲸,有17米长,一条舌头就有十几头肥猪那么重。它要是张开嘴,人站在它嘴里,举起手来还摸不到它的上腭;四个人围着桌子坐在它嘴里看书,还显得十分宽敞。” 这段话一开始拿人们熟悉的象和鲸作比较,接着用"32万多斤"和"4、5千斤"最大、最小的鲸的体重的具体数字,说明鲸的确很大。再接着用我国捕获的一头鲸的体重、长度、舌头重量等数字作进一步说明,具体地写出事物的大小。
2、用比喻来描写事物。
例如:“桂林的山真奇啊,一座座拔地而起,各不相连,像老人,像巨象,像骆驼,奇峰罗列,形态万千;桂林的山真秀啊,像翠绿的屏障,像新生的竹笋,色彩明丽,倒映水中;桂林的山真险啊,危峰兀立,怪石嶙峋,好像一不小心就会栽倒下来。” 这里作者用“像老人,像巨象,像骆驼”,写出了桂林的山奇就奇在“奇峰罗列,形态万千”;用“像翠绿的屏障,像新生的竹笋”,写出了桂林山的秀美;用“好像一不小心就会栽倒下来”写出了桂林山的险峻。
再如《趵突泉》最后一段话里有四处运用了比喻,形象地写出了小泉是什么样儿的—“池边还有小泉呢:有的像大鱼吐水,极轻快地上来一串水泡;有的像一串明珠,走到中途又歪下去,真像一串珍珠在水里斜放着;有的半天才上来一个水泡,大、扁一点,慢慢地,有姿态地,摇动上来,碎了;看,又来一个!有的好几串小碎珠一齐上来,像一朵攒得很整齐的珠花,雪白,有的……这比那大泉更有趣。” 上述这两段话只作一般叙述,而不用比喻来描写,就很难把事物的形状及其变幻写具体。这里作者注意了几点:一是用来比喻的事物与被比喻的事物不是同一类型的,但两者之间要有相似之处,而且愈像愈好;二是用来比喻的事物大都为人们熟知的。
3、用形容词写出事物怎么样。
“昨天一清早,天气骤然变冷,空中布满了铅色的阴云;中午,凛冽的寒风刮起来了,呼呼地刮了整整一个下午;黄昏时分,风停了,就下起鹅毛般的大雪来。”这段话虽仅60个字,但却真实具体地描述了从清晨到黄昏天气变化情况。
解析:除了作者恰到好处地运用了比喻,主要是形容词在发挥作用。文中的“骤然”写出天气由暖变冷的渐进过程之突然;“凛冽”写出了这风刺骨的寒冷;“呼呼地”写出风势之猛;“整整”强调了风刮的时间之长。如果我们不用上这些起到形容作用的词语,虽然意思一样,但却显得不够具体。不过,我们在写作中运用形容的时候,要注意符合实际。我们就不能说寒风是“暖洋洋的”,“轻轻地”刮了整整一个下午。“暖洋洋”、“轻轻”一般是用来形容什么样的春风,刮得怎么样的,用来形容寒风显然是与
实际情况不相符了。
4、写出事物的外形特征。
“嗬!好大的雪啊!山川、河流、树木、房屋,全都罩上了一层厚厚的雪,万里江山,变成了粉妆玉砌的世界。落光了树叶的柳树上挂满了毛茸茸、亮晶晶的银条儿;而那些冬夏常青的松树和柏树上,则挂满了蓬松松、沉甸甸的雪球儿。” (1)这段话对寒冬季节柳树的描写“落光了叶子”显得光秃秃的,而松柏则依然青翠。(2)对大雪的描写:大雪过后,柳树上的银条儿"毛茸茸"、"亮晶晶"的,而松柏树上挂着的雪球儿则是"蓬松松"、"沉甸甸"的。不同的树种,冬天里的外形如此不一样;同是一场雪,落在不同树种子的枝叶上,形状的差异竟这么大!
由此,我们平时要留心各种不同事物外形的不同特征,以及同一事物不同部分的不同外形特征,并且善于抓住这些特征,把它们写具体。
5、写出事物的色彩怎么样。
“这地方的火烧
低年级第五讲段落扩写完整版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